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莫言朗读《生死疲劳》片断

(2013-04-17 01:07:43)
标签:

文化

听莫言朗读《生死疲劳》片断

王童

201342一一3日第二次中国一一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压轴的节目,是徐小斌、铁凝、库切、刘震云、周思和琼斯分别朗诵自已的作品片断:徐小斌用轻柔的音调读《羽蛇》,铁凝戴上眼镜吟《大浴女》,刘震云念《一句顶一万句》。无独有偶的是汉学家周思竟也在这之前用英语朗读了同一本书的内容。当大屏幕上出现这一书中英文的封面时,两种语言交融在一起的声调,让人感到文化中的世界是完全可以找到契合点的。而琼斯叙自己的作品却是《鲁迅的四个故事》,这是文学的力量,是文学的沟通与启迪。

当库切这位2003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在与莫言共同主持完广受瞩目的文学论坛后,走到话筒边,传播起自已的作品时,他那冷峻、蓄着白胡须、闪着一头银发的形象就与莫言那沉稳而又不时思考的面目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莫言与库切都被人们围着签名,连中国作协书记处的书记李敬泽也抱来一摞库切的著作让他签,这位已移民澳大利亚的南非作家睁着困惑的眼神耐心地为围上来的人们烙下印迹,也许他没有想到他在中国会有这么多粉丝,他更没有想到随后参观鲁迅文学院时,会在一女生宿舍中喝茶,这女生叫刘慧敏,新疆来的。因这猝不及防的来访,让她心情激动得把茶碗也给打碎了一只。

莫言无疑也是焦点中的人物,有位老太太为了得到他的签名,竟然事先准备好了宣纸,远远赶到了文学馆。而且她也真有本事,一直能磨矶到了莫言已离开。这让许多人猜忌她是那类四处收集签名的专业户。莫言置身在鲁迅文学院与解放军艺术学院众多的文学青年中,是会掀起一场文学浪潮的。莫言从讲台的一侧走到了另一侧,他穿着皮夹克,显得格外精神。他将话筒弯了弯,用浑厚的声音朗诵起了《生死疲劳》的字句。这部构思奇特、情节跌宕,内涵丰富的作品立刻感染了听众。我不知那些批评攻讦他的批评者们是否聆听过这么精彩的作品。莫言不仅作品写得出神入化,而且也很有口才。他语言中的那口气是从作品的风骨中来的。莫言朗诵的是《生死疲劳》中开篇那段《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想我西门闹,在人世间三十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高密东北乡的每座庙里,都有我捐钱重塑的神像;高密东北乡的每个穷人,都吃过我施 舍的善粮。我家粮囤里的每粒粮食上,都沾着我的汗水;我家钱柜里的每个铜板上,都浸透了我的心血。我是靠劳动致富,用智慧发家。我自信平生没有干过亏心事。可是——我尖厉地嘶叫着——像我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大好人,竟被他们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听着听着,我像赏评书那般被吸引住了。莫言饱含激情顿挫的朗读,让人想起他现实的境遇:真没想到,我得奖了还有那么多人恨我。困或、不解及愤懑都如同他小说里从地狱里上来的西门闹那般的遭遇。这是一个悖论,一个怪圈,那些自命不凡的批评家究竟要得到什么结果呢?

听完莫言声情并茂的朗读《生死疲劳》后,回到家我又对照着翻看了一遍他的这一杰作。翻着翻着,我惊叹这作品的想象力与飘忽的现实融为一体,实在太妙了。这样的作品是神笔才能写出的。别不服气也别酸溜溜的了。莫言的这作品就是好,你再抱着偏见胡乱批我也不会听的。

听莫言朗读《生死疲劳》片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