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有音乐历史价值的书
(2010-11-04 14:39:56)
标签:
杂谈 |
一本有音乐历史价值的书
王童
这是部有史料价值和音乐价值的书,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书用充满诗意的文学方式进行了演绎。这是部人物的传纪,也是部音乐历史的教科书。该书将万桐书这样一位音乐巨匠置身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中,用木卡姆般的音画韵律般的语言,演奏出了万桐书传奇而又执着的一生。如果我们把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的十二木卡姆旋律比喻为巨大的音乐宝矿的话,那么,万桐书就是这宝矿中孜孜不倦的采矿者,而万桐书本人在此的经历就似美国西部影片描绘得那些掏金好汉,挖掘抢救出了一筐又一筐的音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比金子还珍贵的宝藏。
人们也许很难想像得出,万桐书这个出生在中国武汉、地道的汉族同胞,会毕其一生的精力整理出两卷集乐谱的《十二木卡姆》。说这是一种奉献精神、献身精神这都不过分。因正是有了这样一根筋样的精神,才使维吾尔族这古老的木卡姆音乐唤发出了青春,唤发出了生命的价值。贝多芬说音乐使人迸发出了生命的火花,罗曼.罗兰认为音乐是人呼吸的空气都从某种意义上权诠了音乐对人成长的重要性。那么这流淌在新疆维吾尔族民众血液中的木卡姆音乐也更是这一民族性格侧面的组成部分。由此这音乐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审美情趣。诚如内蒙古的马头琴长调、数来宝,云南大理地区萨尼族等等民歌一样,根植于新疆土壤中的木卡姆音乐也同样哺育了我们。在我们感念万桐书、刘炽等音乐家对其收集、整理所进行艰辛的努力外,也同样会想起音乐家喀迪尔汗.叶尔羌等人的功绩。据说,在世界上,流传于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以及中亚的木卡姆套曲,只有我们中国新疆保存的种类最多、也最完整,可见万桐书所进行的默默奉献的工作经年历久,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一个人一生中干一件好事也许并不难,但若一辈子都在干一件待完成的好事,就是令人敬畏的。你可以称这叫愚公移山、契尔不舍、坚忍不拔,更重要的一点,他要有兴趣、有热情、有热爱才能完成的。而作家童马笔下的万桐书就是这样一个跃然纸上的人物。试想,万桐书自1951年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来到新疆,倾其一生心血,整理收集木卡姆音乐,要舍弃一些什么,又要付出一些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付出短期内是看不到什么成果和个人荣耀的,有时甚至还会有些误解和不公。作家童马正是通过这个人物的成长经历,将历史波动的脉络与音画对位烘托展示聚焦了出来。如果说万桐书整理木卡姆音乐是件艰辛的工作,那么童马写这人物的传纪,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首先来说,要完成该书的写作,除作者要掌握传主大量的音乐历史史料外,还要有对木卡姆音乐地道的欣赏水平,这样也才能使那些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可以说,这本传纪本身就略带有一些史诗架构的特点,而史诗本身就是新疆民族文学的一个特点,换句话来说,也是木卡姆音乐套曲的一个显著特色。
这本传纪从辛亥革命写起,穿插进了万桐书的祖父辈人申先鄂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的交往始,从而引申出了出生于乱世与革命激惰情交织在一起的万桐书,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有在学校显现出音乐天赋的神童,有成年后,他在抗战中所经历的革命音乐的薰陶与磨练,进而勾画出了他所受的音乐教育过程,而他的爱恨情仇也同音乐交织在一起得到了升华。这也为全书后半部万桐书在李元庆的启发下,去收集整理木卡姆音乐进行了巧妙的铺垫。现实是,万桐书在受命来到新疆机场时,就已经沉浸在木卡姆的音乐旋律中了。从此,这个开始对木卡姆音乐还一窍不通的年轻人,在经过天南疆北的排查、收集与整理,在耐心地与阿訇与歌民的交往与聆听中,将那一首首木卡姆从散乱的状态中撰修成型。这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万桐书本人会知其中味。如书中描写万桐书三顾茅庐般的去相会木卡拇演唱家,80岁高龄的阿迪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历经劫难的阿迪力在重新见到万桐书时,感慨万千道:你来了,就说明木卡姆不会死,不会死的东西是神圣的……。由此一斑便可见万桐书的价值和影响力了。他是新疆来自远方的朋友,也是神赐与的音乐精灵。
通过作家童马的这本书,我们也了解到,万桐书的事迹亦是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自然体现。如第22章叙述万桐书的维吾尔族学生迪力夏提深谙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让法国音乐家也倍感赞叹的事例,就足以耐人寻味了。这里无政治口号与说教,人类文化遗产的东西,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融汇贯穿在一体的。由此,许多音乐研究者认为汉音乐同维吾尓族音乐同属一个体系,汉音乐也正需要以木卡姆为代表的新疆维吾尔音乐来滋养。也正因为如此,在新疆这风光旖旎、浪漫多情的土地上才吸引了包括马思聪、王洛宾及万桐书等众多的汉族音乐家们。今天,当我们津津乐道《红色娘子军》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却也忘了还有许多优秀的旋律就在我们耳畔。如马思聪早年创作的《新疆组曲》及去国多年写的《热碧亚》都寄托了音乐家对新疆的深情。这些曲子为什么不可常年演奏呢----换句话来说,也正因为如此,木卡姆才成了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面万桐书是功不可没的,写他传纪的童马先生也是功不可没的。
当然,该书的瑕疵缺点也还是有一些,如前面叙述万桐书父辈们的革命经历有些游离书中的主题,也有些过多。如将这些内容有机的穿插融汇在万桐书本人的成长经历中或许会更好。书中有些口号式的叙述也应柔化一些,以加强文学性。但总体来看,这仍是一本有音乐历史价值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