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的画

标签:
文化 |
这里,是城市中心的边缘——一块暂时被人遗忘的绿色湿地,从第一工人文化宫坐车向东奔行不到半个钟头就可以到达。在这儿听不到城市的喧嚣,充耳最多的声响便是风吹动树叶发出的簌簌哭泣,但一说到哭泣,就好像不那么乐观了,何况我此刻的心境也不是凄凉的。
“这儿真静啊!”
是的,眼前悠闲散步、觅食的羊是比人还多的。除了我们三个,就是环绕在身边的小叶杨和柳树了,还有地上青黄相间的草,草中蹦跳着的蚂蚱,以及闪动在远处树林里吆喝着羊群的牧羊人——这里真是幽静极了。
成年累月在部市生活中过惯了的人,来到这风光怡人的林间空地,我不知道你有怎样的感触和向往。然而对我来说,却的的确确感到地阔天长,在不知不觉当中贴近了生活,摸到了粗犷的大自然的脉博,并且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异样的情感,这情感是在四面环壁的居室和商店里所无法体会到的。虽然在城市公园里,你往往也能看见类似眼前的这些景物:树木,草地,甚至还多出一泓碧波荡漾的秋水,但那人工雕琢的痕迹则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你坐在舒适的条木椅子上竭尽全力去想象,也难以勾画出一幅奇势迭出,不落窠臼的图画,就像我那位画写生的朋友过去给我看过的习作一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分别而又重逢时,他的视野已开阔到了这里,并且在这个星期天,把我也拽了来,尽情地画着,好似整个画板和画布都容纳不下他的创作激情了。
如果你的阅历丰富,并且对绘画也颇感兴趣,从眼前的景物一定会联想到十八世纪的英国乡村和十九世纪的法国古典风景画,同时也能体会出欧阳修笔下的“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的意境。这时,你就不难想象出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中外艺术家都要到乡村和旷野中去寻找创作素材和激情了。坐在一棵向下飘落树叶的小叶杨下,我自恃对生存有了新的悟解,这是脱开都市生活而涌现出的一种平静而又深刻的醒悟:自然是多么美好啊!它胜过一切矫揉造作的虚饰,正因为这样,它的生命也才是永恒的。怀着这样的心情,我离开林间空地,踏着沙沙的落叶,在树木的间隙里缓步穿行,许多遗忘的过去逐渐都追了回来:童年、少年,小学课堂上的第一节课……,还有前几天刚学会不久的一句英语W
hat bcauiful treesthose
areI(那些树木多美丽!)这是在建筑物中死记硬背也收效不到的效果。婆娑的树影已清晰地幻化成大写的字母。
哦,泥土的气息,你让人们在你身边多停留一些时候吧……。
遗憾的是,这样的自然风光,正在一点一点不停地缩小着它的地盘。一座座高楼和工厂由于缺乏规划,正在向自然带扩张,一片片威蕤的针叶和阔叶林带已面临着毁灭,许多明亮的天空因此而烟光凝暮,更看不到了百花争艳,催春促绿的美景。难道我们不应当唤起民众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氧离子空间吗?我在一股怅然若失的情绪里看着树梢上挑动的白云,失神地任秋风吹拂着我的脸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