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体会杨宝森Pekingopera |
10月9日是杨宝森先生生忌。我在慕尼黑也记得在网上的纪念馆为先生献一束花,寄托对先生怀念。
我是一个喜欢名人的墓地的人,我去过岳飞的墓,在柔美的西湖边,岳庙有的是壮怀激烈;我去过秦观的墓,在无锡的惠山的血色残阳下一抷黄土,心里默念这个才子的温柔如水的词句。
我没去过杨先生的墓,听说在北京福田公墓。
常常想杨三爷的样子。我会把这个童年丧父,少年倒仓,青年贫苦,中年多病,盛年归西的杨三先生与他的角色相混淆。我会想起经历丧子巨痛的杨老令公,家仇煎熬的伍子胥,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怒发冲冠的弥衡。我常常想,杨三爷是什么样子的人。
读杨三爷的生平,在许多时候,总要想到,这一下这个人总该倒下了,一个人再坚强,也有崩溃的时候,就像心里有一面大的玻璃,总有一击,就哗地下倒塌了。可杨三爷始坚守着他的艺术信念,他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可是他有坚定的信念。这么多的磨难,始终没有改变过他。在多年的风雨之后,我们看到杨三爷的遗相,是温文儒雅,清矍自持的微笑。
在听到杨三爷和耿少峰,高华合作的《桑园会》时,会为里面有的好朋友之间愉快的合作而感动,这是在杨三爷最无奈的日子里难得的快乐吧。杨三爷大多经典的唱片是在55年到57年之间录制的。现在来看这一段时间,已是多病的杨三爷在那时就像是回光返照一样。他和杨宝忠,杭子和的合作是京剧史上有名的珠联璧合。我看过程正泰先生的音配像《乌盆记》,汪正华先生的《碰碑》,这时的他们都是古稀老人了,可是他们的老态都比不上杨先生的声音悲凉。喜欢杨三爷在《文昭关》里的一声闷帘“马来”,又是悲壮,又是高亢。
在我的少女时代,曾经想,我怎么能找到像杨宝森先生一样执着,清洁,儒雅的人呢,如果我找到这样的人,我一定嫁给他。在青春期的女孩子,总以为爱情是一切,是无敌的。因为我希望作一个先生一样干净高洁的人,执着坚韧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