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2016-09-25 05:59:28)
标签:

水旱十三门

颐和园

上海同加建筑设计有限

贾锋

历史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本博主有关全部博客相关文章随时更新;总目录详见:本博主相关博客总目录

本博主有关各地旅游景点分类相关文章随时更新; 详见各类分目录:

                           本博主有关各地旅游景点总目录

                                 中国古建筑有关旅游景点相关目录

                                 徒步穿越名山大川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分类目录

                          全国各地高铁站总目录

                          全国各地机场航站楼总目录

                                 宇宙生命探索相关文章目录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有悠久的传统,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有重大的成就。几千年来,我国古代造园工匠,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许多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园林,颐和园仅是千千万万个园林中保留下来的一个。
     中国十大园林,按建园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1、古莲花池(详见:“清朝帝王南巡的行宫--保定一日行第六站:古莲花池--2013.6.1”,

2、网师园 (详见:中国十大名园、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苏州网师园(南宋)(国保)2012.1.1.2)

3、拙政园(详见: 中画幅宾得645d拍最大的苏州园林(明)《拙政园》全景图-2012.4.8全画幅尼康D3S拍最大的苏州园林(明)《拙政园》全景图-2012.1.26;)

4、寄畅园(详见:“中国十大名园之四--无锡寄畅园--2012.11.8”,

5、豫园(详见:“上海四百多年历史的明嘉靖私家园林“江南假山之冠”--(明)《豫园》”,

6、颐和园(详见: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7、个园(详见:“逛清代扬州的盐商的私家假山园林《个园》-2012.6.3”,

8、圆明园(详见:“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圆明三园---北京皇家三园合一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清)(国保)-2014.1.31(上)

“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圆明三园---北京皇家三园合一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清)(国保)-2014.1.31(中)

“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圆明三园---北京皇家三园合一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清)(国保)-2014.1.31(下))

9、清晖园 (详见:“ 中国十大名园、广东四大名园之广州顺德清晖园(明)(国保)(上)-2016.5.21”),

10、绮园(详见:“净幽雅的中国十大名园--浙中第一私家园林海盐绮园-2013.10.26”,

  颐和园在北京的西郊,距城十公里多。它是我国现在保存规模宏大而又完整的一处古代封建帝王的宫苑。由于它园林建筑艺术的优美,是国内外游人所向往的游览胜地。
  东宫门、进膳门、东北门、北楼门、如意门(西宫门)颐和园占地面积很大,宫门和公园入口很多。从可以购买门票进入公园的入口而言,有:颐和园正门(东宫门)、新建宫门、南如意门、北宫门、北如意门,以及中央党校对面新开辟的园门等。
一、颐和园的水旱十三门
 颐和园有一份资料记载颐和园有 “ 水旱十三门”,但没有把十三门的名称都列出来。“ 水旱十三门”指的是水门和旱门共计十三个,与现在的颐和园核对,找到这十三座门。”水旱十三门“就完全可以对号入座了。水门两座:绣漪桥与玉带桥,清漪园的水门共二个,即绣漪桥和玉带桥,现均已划入园内,已不具有门的功能了。旱门十一座: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二、  水门一 “绣漪桥”
       绣漪桥位于昆明湖最南端,是一座高拱石桥,桥拱高且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筑,呈曲线型,其结构造型与玉带桥相似。
   绣漪桥是帝后御船从南进出昆明湖的通道。所以说绣漪桥是清漪园的水门之一.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三、 水门二“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西堤中部,是昆明湖的进出水口,即乘船进出的门。
     在乾隆时期,清漪园昆明湖的西湖西侧均是农田,没有围墙,玉带桥就成为当年帝后的龙舟画舫来往玉泉山静明园和清漪园之间的通道,这桥可称是清漪园的第二座水门。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四、 旱门一  “南如意门”
         南如意门在颐和园最南端的东南角,坐北朝南,西临昆玉河,东靠昆明湖东路。
      清漪园时期是绣漪桥的配用门,专供岸上护送帝后御船的马队随船进入,事后,后队变前队,再行退出。
     现是专供游人从南进出颐和园。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五、 旱门二        “  东宫门”
     东宫门位于颐和园东围墙北端,是一座最具规模的座西朝东的门。
 清漪园时代是正门,现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该门正中设三个门洞,中门叫御路门,为帝后进出专用的;两旁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清漪园时代东宫门外宽广的御路。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门檐下是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 “颐和园” 匾额。
   门前左右各置放铜狮一个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六、旱门三   “ 文昌院门”
    文昌院门位于东宫门南侧,座西朝东,是文昌院的东门,因从此门进入文昌院后穿过文昌院西门就可以到文昌阁和知春亭。所以文昌院门应属旱门之一。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七、旱门四  “ 苇场门”
     苇场门座西向东,位于文昌阁城关门外玉澜堂的配套值房(外奏事处)南侧。从外奏事处的职能分析,此门是专供呈递光绪皇帝奏折的人员出入。
      该门现在是颐和园管理人员和家属出入园专用门。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八、旱门五        “ 新建宫门”
     新建宫门座西朝东,在颐和园东园墙的中部位置,十七孔桥和铜牛的东侧,是慈禧为内阁大臣出入园修建的一座宫门。
   原来颐和园前身清漪园时没有围墙,是晚清时才垒起的。西太后当政时,常住颐和园,处理朝政依靠内阁大臣。那时的交通、通讯没现在发达,为了能召之即来,很多大臣们纷纷在离颐和园附近的海淀建临时住所,如荣禄和张之洞,为了与慈禧商讨国事的方便,两人都在距颐和园最近的六郎庄村北建了别墅。现在的六郎庄村北还有两条街,一条叫荣中堂(荣禄)胡同,一个称张中堂(张之洞)胡同,只是别墅的地面建筑无存了。为了进出颐和园方便,慈禧专门在颐和园十七孔桥旁的园墙边上开了个门,因排在北宫门、东宫门后并且是新开的门,故起名叫新建宫门。
    现在,这座门的入口处挂着醒目的“颐和园新建宫门”的大牌匾。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九、旱门六      “八方门” 
   此门座西向东,在新建宫门南侧,八方亭东南方向,该门外是近年开发的一处楼盘,在园内能看见该门的全貌,门前还装有限制车辆出入的栏杆。八方门在新建宫门南侧不远的地方,虽然高大,但也是方便灵活的随墙门。方便园户,杂役等出入园林和运送物料使用。进入八方门首先看见的一个高大的廓如亭,十七孔桥及铜牛,再往北一点,在昆明湖东堤岸边,竖立着一块昆仑石牌。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十、 旱门七           “西宫门”
      西宫门位于颐和园西北角(北如意门的西边),座东朝西。该门也是当年帝后出入园的正门。清漪园时期,西宫门前有宽敞的广场,广场南北侧均建有配房,中央还设置一牌楼。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进入宫门正对面就是德兴殿,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宫门与德兴殿之间是一处院落。
     从德兴殿南北两侧的旁门就进入园内了。
      现在西宫门的正门还在,不过己从门内的中间南北向隔了一墙,将一座宫门一分为二,墙西变为民居,墙东由颐和园管理人员使用。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宫门外的南北配房都成了民房,    宫门前广场修建了许多民居房屋。
      原宫门内的一个院落也分为南北二个院落,均是颐和园下属服务单位占用。
十一、旱门之八  “北如意门”
       北如意门位于颐和园北园墙最西端,座南向北,原是是西宫门的配用门,供进出料和工匠进出使用。从北如意门进园后,西侧就是德兴殿和南北旁门。
       现北如意门供游人从北面进出颐和园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十二、旱门九        “北宫门”
    北宫门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北侧,北如意门东侧,是最具规模的坐南朝北的一座门,也称颐和园的后门。
     北宫门外有东西两座朝房,门前原有一道河流,架桥通过,現桥仍在,水已干涸,河道堵塞。
     北宫门因是一座五开间上下两层的楼座,故也称北楼门。北宫门是后来的习惯称呼,被沿用下来。
     北宫门内是颐和园后山景区,是处于后山主体建筑四大部州的中軸线上,是直接进入后山景区的主要出入口,当年是帝后们是去香山、静宜园最近捷的通道。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十三、旱门十       “ 眺远门”
      眺远门位于颐和园后山景区,谐趣园西侧,苏州街东边,后湖北面,座南向北。
           现在是后山部分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十四、旱门十一        “  西门”
    颐和园的西门在西湖的西南侧,座东朝西,是通往西堤、昆明湖西部水域和畅观堂最近的一座门。
    有人讲西门就是西宫门,我认为不对。理由之一,所有资料都记录北如意门是西宫门的旁门,而西门与北如意门相距甚远。其二,清漪园时期西湖外没有围墙,帝后主要是通过玉带桥水路进出昆明湖。其三,从清漪园西宫门老图分析,西宫门应在万寿山西侧,不是在昆明湖的西边。
    现在西门的入口处挂着醒目的“颐和园西门”大牌匾。据此推理现在的西门並非原来的西宫门。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十五、颐和园新建宫门的旁门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颐和园的旱门十一座,除西宫门外,其余十座现在都完好並能正常使用出入。我们期待有条件时复建西宫门,还西宫门原貌!

本博主有关北京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如下(博客目录随时更新,详见:北京旅游景点相关博客目录):

古建及古迹:

20119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街

20119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1--国子监

20119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2---十三经刻石碑

20119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3--《中国科举制度》展

20119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系列4-《国子监原状陈列》展

政府缺乏眼光的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2015.3.11

北京德胜门箭楼(明)-2015.3.10

宋庆龄在北京的办公室----宋庆龄故居(醇亲王府)-2015.3.10

“内九外七皇城四”-- 北京的城门 (上)-2015.3.11

“内九外七皇城四”-- 北京的城门 (下)-2015.3.11

中国三大九龙壁之建筑最精、构图最美的北京北海九龙壁(清)-2015.3.29

纪念博物馆:

北京正阳门车站改建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初四)-2013.2.13

明代科学巨星--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汇通寺)(明)-2015.3.10

201199日实拍北京国子监街--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

园林:

2002年6月实拍北京颐和园故宫

信步北八楼--北京八达岭长城-2015.3.10

古色古香的北京后海-2015.3.10

幽然宁静的北京西海-2015.3.10

“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圆明三园---北京皇家三园合一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清)(国保)-2014.1.31(上)

“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圆明三园---北京皇家三园合一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清)(国保)-2014.1.31(中)

“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圆明三园---北京皇家三园合一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清)(国保)-2014.1.31(下)

水旱十三门---中国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颐和园(一)--2014.2.2

寺庙 :

20119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1-先师门

20119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2-大成门

20119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3-大成殿

20119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4-崇圣寺

20119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5-北京孔庙历史沿革展览

201199日实拍北京孔庙系列6-《大哉孔子》()西展厅;

2011105日实拍北京寺庙系列1--(金)《圣安寺遗址公园》;

宾馆酒店:

2010年10月21日亲历北京机场贵宾厅

北京首都机场朗豪酒店(五星)大堂大茶壶-2012.11.6

北京海韵艾丽华酒店及服务公寓(四星)复式套房-2012.11.6

美食休闲:

2010.10.13--北京中关村电脑城亲购 nikon D3S+28-300mm f/3.5-5.6G ED VR开箱(47千);

惊叹北京T3航站楼内DUNHILL专卖店买到褪色T恤

央视北配楼电视文化中心图片资料();

央视电视文化中心及发生大火资料(图);

组图:央视新大楼北配楼发生火灾

9日晚8:27许京广桥附近的央视新大楼北配楼发生大火

央视新楼附近发生大火(组图);

地道的口味--北京金百万烤鸭店万柳店-2012.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