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2015-01-15 22:35:17)
标签:

旅游

上海古镇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

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高桥,除了太平天国烈士墓,古双井,解放上海烈士墓,还有一处就是老宝山遗迹――明永乐御碑亭。明永乐御碑亭在哪呢?

详见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浦东高桥憩苑-2014.12.20

       山、水、石、木俱佳--上海浦东高桥公园-2014.12.20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高桥古镇西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二)-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东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三)-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陈家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四)-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石家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五)-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北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六)-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王新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七)-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张家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八)-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义王路--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九)-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季景北路--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欧高路――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一)-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双井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二)-2014.12.21

       海派艺术的宗师“钱慧安纪念馆”--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三)-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人家陈列馆》(凌氏民宅)--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四)-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 “高桥绒绣馆”--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五)-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 “仰贤堂”沈宅--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六)-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据御碑背面的记载:宝山烽堠碑(俗称永乐碑),为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所立。(距今593年)此碑原树宝山(人工土山,后被江水冲毁)四华里,1576年移至“宝山城”(后被江水冲毁),1694年移至现“老宝山城”西南一偶。1928年移至高桥公园(今高桥中学),1984年移于此“明御碑亭”。在今高桥桥镇东北7.5公里处,明永乐十年(1412年),平江伯陈瑄在长江出海口的南岸筑土山一座。为“收泊之准”,永乐皇帝亲笔为文,后泐石成碑,现安放在川沙县高桥中学新建的御碑亭内。宝山碑即明永乐《御碑》,撰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月。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嘉定县志•山岗》记载:“宝山西北四里有御制碑”。盖是明宝山城处。《江东志》中载:“在山西南清浦东石桥北堍之左隅”。并“树碑亭以幕之”;光绪《宝山县志》也说:“御碑亭在清浦镇东桥街北”。东石桥或东桥街即现高桥乡清宝山遗址南的东桥头。亭毁后,又移至高桥中学校园内。1983年12月23日,经原川沙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此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很明白,那宝山几经江水冲毁,那块御碑却保留至今,也是个奇迹。此碑此亭现在都在高桥中学校园内,而且此碑是原碑,此亭则是后建的(不会是明清建筑物),当时树碑不一定盖亭。

     高桥历史上也曾出了个大亨杜月笙,现在的大同路,原先是杜月笙铺筑的,从天灯口码头,一直铺筑到杜家祠堂。当然还有个浦东有名的张阿六。

     高桥中学也出人才,鄙人寡闻,只知道打乒乓的蔡振华,就是高桥中学学生。最近我还看到他在四川武候祠观看世界大力士决赛,红光满脸。最近得知,还出了一位国际得奖的《白毛女》芭蕾名演~~

    要知道600多年前,上海滩是渔村,浦东还是非常荒凉的滩涂。野鸡、野鸭、螃蜞、弹涂鱼到处都是,江猪(海豚?)仿佛也在附近筑窝,成群结队在此戏水捕鱼,有时沿黄浦一直朔游至淀山湖、太湖,来回与船嬉戏。高桥黄浦口,这里是淡咸水交汇的地方,渔民和船老大称三夹水汇拢的地方。那“三夹”?即长江水、黄浦水、海水三水交汇的地方,需涨潮的时候,在黄浦口你便能看到三水交汇的地方有一条曲曲弯弯的水线,鱼虾蟹实在太多了。这里水草丰美,水鸟翔集。

500多年前,高桥这里,能被嘉定候选中修筑宝山烽堠,可见这里地势十分险要,离三宝太监郑和出海口浏河不远。据说在修筑的宝山上曾出现过老虎,后派官兵来把老虎消灭了。

     永乐御碑位于今高桥桥镇东北7.5公里处,明永乐十年(1412年),平江伯陈瑄在长江出海口的南岸筑土山一座。为“收泊之准”,永乐皇帝亲笔为文,后泐石成碑,现安放在川沙县高桥中学新建的御碑亭内。宝山碑即明永乐《御碑》,撰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月。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嘉定县志·山岗》记载:“宝山西北四里有御制碑”。盖是明宝山城处。《江东志》中载:“在山西南清浦东石桥北堍之左隅”。并“树碑亭以幕之”;光绪《宝山县志》也说:“御碑亭在清浦镇东桥街北”。东石桥或东桥街即现高桥乡清宝山遗址南的东桥头。亭毁后,又移至高桥中学校园内。1983年12月23日,经原川沙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此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地图

高桥中学校园内

上海火车站乘地铁1号线人民广场转2号线到陆家嘴站下,再乘508、793、81等路公共汽车到高桥镇下即可。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二、高桥中学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三、校园内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四、碑亭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五、“明成祖御制宝山碑”

  为方便长江口的航运,永乐十年(1412),陈瑄奉永乐皇帝之命,在上海浦东高桥修筑宝山,皇帝亲自为之树碑立传。数百年来,留下很多有关史料,弥足珍贵。但此碑尚有一些疑点,故有考证之必要。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5.1、名称五花八门

当前此碑名称叫法十分混乱,就2012年纪念此碑600周年《论文集》就有十几种。如永乐碑、永乐御碑、高桥永乐御碑、宝山永乐御碑、高桥宝山碑、永乐宝山碑、永乐宝山御碑、宝山烽堠碑、宝山烽堠御碑、宝山永乐碑、永乐烽堠碑、永乐烽堠御碑、永乐宝山烽堠御碑、明永乐御制宝山碑等等。

    究其原因,大家认为此碑没有统一的标准碑名,所以造成以上名称乱象。那么,此碑难道真的没有正式名称吗?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5.2、开头令人费解

我们现在看到的御制宝山碑原物(现存高桥中学校园。详见下图),其顶部中间是篆体“御制”两个大字,左右为对称飞舞的两条云龙。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碑文,共349字。碑文是右起竖写的,共17行,开头上面顶格写有“宝山之”三个字,下面全部空格;然后另起第二行,上面顶格写“嘉定滨海之墟,当江流之会,外即沧溟,浩渺无际。……”,然后一格不空地写到结尾。最后另起一行,写“永乐十年五月”结束。

 

    碑文这样的开头和格式,令很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说它是标题吧:格式可以,但文理不通;说它是正文吧:格式、文理都不通。于是众说纷纭。大部分倾向说,“宝山之”后面的二十个空格,是因为字被人刮掉了。《上海地名志》和《上海碑刻资料选辑》就用了“宝山之(下缺)”。也有人说“此处漫漶数字”,意思为几个字看不清。也有文章在此后面打上方格,表示缺字。有的干脆备注“碑文此处可能脱字”。那么,碑文为什么要这样开头呢?下面到底有没有文字呢?

5.3、考证进入迷宫

笔者查阅明清两朝记有该碑全文的有关史料,原想探明真相,结果更加令人费解。包括正德《练川图记》、万历和康熙《嘉定县志》、乾隆和光绪的《宝山县志》、《江东志》、明代郑若曾《江南经略》、乾隆《江南通志》等八种史料,正文全都没有“宝山之”三个字,正文开头即为“嘉定滨海之墟”。笔者至今没有看到过正文有这三个字的史料(《上海地名志》和《上海碑刻资料选辑》虽有,但是现代人根据现存碑文编写的,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史料)。据此,笔者开始认为:“此三个字是清末以后加刻上去的——因为此前史料都没有这三个字”。

为了核准,须作进一步考证。后来我邀请三位同道,先到高桥历史馆观看该碑文拓片。意犹未尽,又一同到高桥中学御碑亭观看实物。御制宝山碑虽然历经600余年,但碑文字迹总体基本清晰可辨。有些部位虽有损毁,但对照史料记载,其碑文仍依稀可辨,没有异议。

经对实物仔细观察分析:首先,开头“宝山”与御碑中的另外“宝山”两个字,其笔迹风格及其风化程度完全相同;其次,这三个字的位置,在总体布局上也是得体合理的,没有后加的局促感。所以笔者自己否定了是“以后加刻上去的”先前结论。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这三个字到底怎么回事呀?既然是原碑原字,为什么八种史料正文里面全都没有呢?还有文理和格式怎么解释啊?

5.4、结果出乎意料

回来以后,经过反复对照碑文局部放大像片,发现碑文开头处正是损毁较多位置,其“之”字的一点一横根本看不清楚,而其一撇一捺倒是清清楚楚,人们就是据此认其为“之”字的。而此碑“之”字独多,除了开头一个,还有十四个。仔细对照,其它十四个都有毛笔书法特有的“笔锋”,比如“一撇”先粗后细,“一捺”三折形似宝刀,而且“一捺”起始要超出“一撇”之尾;而唯独碑文开头的“之”字,形似木棍,既没有“笔锋”的粗细变化,也没有字体结构的“超出”。原来这个迷惑众人多少年的所谓“之”字,只是石碑上的划伤痕迹而已!如下图所示:橙色线上方为“之”字。蓝色线上方为疑似“之”字,实为划痕。

 

    现在回头再看上述八种史料,虽然正文全都没有“宝山之”三个字,但其题目全都有“御制宝山”四个字,说明“宝山”确实是题目;而八种史料里面,“宝山”下面全都没有“之”字,由此也可证明,这个所谓的“之”字真是划痕。

5.5、终于柳暗花明

至此终于真相大白,所谓“语法不通”、“格式不对”、“史料没有记载”等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开头“宝山”两字是碑文的名称(标题),下面自然应该空格,正文要另起一行;为什么八种史料开头即为“嘉定滨海之墟”?因为这是正文,而“宝山”两个字写到前面题目里去了,如乾隆《宝山县志》为:“《明成祖御制宝山碑记》:嘉定滨海之墟”。现在看来《上海地名志》和《上海碑刻资料选辑》等,把“宝山”当作此碑正文开头也是错误的,应该纳入名称。

5.6、应该恢复“正名”

经查以上八种史料,其中五种的此碑名称都是《明成祖御制宝山碑记》。仔细分析很有道理:其“御制宝山”四个字来自碑文本身的开头,前面加“明成祖”是明确什么朝代、哪个皇帝,后面加“碑记”是明确属性。看来古人这样命名此碑,不仅明瞭、全面,而且十分科学合理。至于另外的史料,虽然名称略异,但都有“御制宝山”四个字。如《江南经略》为《御制宝山碑》,钱谷《吴都文粹续集》为《太宗文皇帝御制宝山文碑》等等。

考证至此,结论已明,原来此碑的正式名称,官方几百年来统一称其为“明成祖御制宝山碑”,或者简称“御制宝山碑”;此碑文则统一称为《明成祖御制宝山碑记》。只是由于近代以来,被这个所谓的“之”字,搅得天昏地暗,大家误认为此碑没有正式名称,才导致了名称乱象。笔者在此建议,恢复此碑的正式名称,因为其有史为据、名正言顺,而且与古代史料也相一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