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2015-01-14 14:48:16)
标签:

蔡啸松住宅(季景北路

旅游

上海古镇

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

杜月笙的老家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其余上海古镇及古建筑详见以下博客名录(随时更新)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寺庙、园林及古建筑景点的相关博客目录

      上海古镇景点的相关博客目录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历史建筑、优秀建筑系列景点的相关博客目录

 

    高桥有上海开埠最早的城市足迹,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旧宅,如钟氏民宅、杜月笙家祠、黄氏民宅、敬业堂、仰贤堂、印家花园。高桥绒绣将作为国宝陈列在世博会联合国馆的贵宾厅里。还有荷兰新镇风光也诱人前往。

      上海的许多著名建筑都出自高桥营造业主。外滩1/4的大楼、旧时的“四大家族”中蒋、宋、孔别墅,外白度桥……

        高桥名宅36栋。蔡啸松住宅(季景北路714弄)、钟惠山住宅(西街160号)、凌氏民宅(西街160号)、钟家祠堂(钟家弄74号)、黄氏民宅(张家弄17弄)、敬业堂(西街124弄2号)、恭寿堂(北街)、王松云住宅(王新街)、黄宅(西街133弄3号)、仰贤堂(义王路1号)、原高桥区政府(季景北路)、印家花园(北街365号)、成德堂(陈家弄)、杨氏民宅(龙叶村)、谢秉衡住宅(树德街)、杜月笙家祠(高东乡沈家弄杜家花园)。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浦东名宅

01张闻天故居——机场镇闻居路50号

02黄炎培故居——川沙镇南市街74号

03内史第——川沙镇新川路74弄1号

04陶氏民宅——王桥开发区内

05陶氏精舍——川沙镇操场街48号

06杨斯盛故居——浦三路648号浦东中学内

07汤氏民宅——三林镇三林路550号

08喻氏民宅——民间收藏陈列馆,陆家嘴东路15号。

09陈桂春宅——陆家嘴开发陈列室

10杨氏民宅——高桥镇解放村牡丹园内

11钟氏民宅——高桥镇西街160

12杜月笙家祠——杨高北路2856

13吴家祠堂——高东镇沈家弄5号

14钟家祠堂——高桥镇钟家弄74号

15高桥黄氏民宅——高桥镇西街133弄3号

16高桥敬业堂——高桥镇西街124弄2号

17高桥仰贤堂——高桥镇东街81-93号

18高桥凌氏民宅——高桥西街161号

19高东镇黄氏民宅——高东镇革新二队花园子42号

20高桥蔡氏民宅——高桥镇北街104弄11号

21高桥成德堂——陈家弄28弄1号

22高桥王松云——界浜路19弄12-22号

23万安楼——高行镇(北镇)万安路1号

24凌桥杨氏民宅——高桥镇龙叶村吴家湾76号

25高桥谢氏民宅——高桥镇树德路19号

26高桥印氏民宅——高桥镇北街365

27高桥孙尔敦住宅——高桥镇北街196号

28曹氏民宅——川沙镇牌楼村4队曹家宅51-72号

29艾氏民宅——张江镇中心村61号

30“老房子餐馆“——商城路218号

31其昌栈花园住宅——其昌栈(新华港区内)

32旅龙住宅——黄浦江东侧(香格里拉酒店西侧)

33马路边上——浦东大道2581号沪东造船厂内

34墨华楼——高行镇南行

35凤悟楼——川沙镇黄楼社区

36培德堂——唐镇大湾村

    精雕细刻敬业堂、古色古香润德堂、历史承载钟氏民宅,集中着800年高桥古镇众多人文建筑的高桥老街将正式列入保护规划,目前老街上的3幢名宅已修缮完毕,并被列入了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点保护名单中。同时,《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草案也已出台。

  自今年上半年起,高桥老街上的部分老建筑已经得到了修缮。而这3幢老宅位于高桥港北岸,有关部门还专门邀请专家一起制订了一套修缮方案,现在在仰贤堂内还公开展览一些相关的史料,可供市民免费参观。

详见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浦东高桥憩苑-2014.12.20

       山、水、石、木俱佳--上海浦东高桥公园-2014.12.20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高桥古镇西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二)-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东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三)-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陈家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四)-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石家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五)-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北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六)-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王新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七)-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张家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八)-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义王路--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九)-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季景北路--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欧高路――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一)-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双井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二)-2014.12.21

       海派艺术的宗师“钱慧安纪念馆”--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三)-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人家陈列馆》(凌氏民宅)--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四)-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 “高桥绒绣馆”--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五)-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 “仰贤堂”沈宅--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六)-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高桥镇保存有不少明清建筑的名宅,其中的“黄氏名宅”造型别致,大小房间25间,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诞生”在1921年,距今已经有85年了。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仰贤堂、黄氏民宅和凌氏民宅三幢名宅,投资百万元修缮,今后计划将修缮完毕的名宅免费对外开放。

  高桥镇镇政府城建科科长瞿勇告诉记者。高桥镇是浦东新区近代优秀建筑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区,登记在册的具有保护价值的民居就有10幢,占整个浦东新区的近二分之一,可以说填补了上海近代建筑的断层。

      风貌区位于浦东新区北部,地处高桥镇的中部,西至高桥港,东至杨高北路以西,南至高桥港以南桥街,北至草高支路。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风貌区是浦东新区内由保存较为完好的众多风貌独特的名宅故居、古桥、古园林和河道共同组成,体现“因河而生”的功能特色,“因桥而名”的命名特色,及“丁字街、丁字河”的城镇整体空间结构特色,并具有明清时期水乡城镇整体风貌特征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风貌区内明清传统街巷景观多变,尺度宜人,众多名宅故居建筑类型丰富,河道风貌犹存,古园林环境优美,传统石桥众多,为典型的自然发展形成的水乡城镇格局。留存有高桥镇800多年城镇发展的历史痕迹,蕴藏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历史遗存,集中体现了高桥镇清末民初的城镇生活文化和居住生活形态。   

  风貌区保存有东街、西街和北街的街道空间,存有以钟氏民宅、高桥敬业堂、凌氏民宅、黄氏民宅、仰贤堂为代表的保护建筑8处,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特色或建筑质量较好。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高桥仰贤堂建于1942年。宅主沈佐臣,为经营煤米生意的商人。整个建筑反映了当时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共融性,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和艺术价值。     

    高桥仰贤堂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约64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两层住宅。高桥仰贤堂坐北朝南,南侧临靠高桥港,沿河建有牢固的坝岸,楼面为晒台,楼下筑有地下室,四周筑有5米高的防火墙。建筑靠水一侧的楼上还建有阳台和两座水埠,为观看龙舟表演和欣赏水景的好去处。此宅体现了江南水乡水与建筑相互依存、割舍不断的联系。高桥仰贤堂依河而建,每逢晴天,水中映出建筑倒影,从河对岸望去优美如画。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高桥仰贤堂还是高桥镇第一座筑有地下室的建筑,该建筑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布局,在结构和装饰上又融入了西方的建筑手法,建筑山墙的花饰和内部小构件,都透出浓郁的西洋风情。中式格局的房屋内包含的是西洋骨架。主楼的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上罩中式青瓦屋顶,屋角山墙上又塑有西式图案。向外的窗户上安装有防盗铁窗栅,内装修中采用了大吊灯,厢房楼里装有四只壁炉,玻璃门窗的花格和插拴扣件也都是西式风格。房屋用材精,雕刻细,特别是各种铜制附件加工精细美观。中国馆主体造型的抽象性能引起多义性的解读,其架空升起的布局也具有中国传统青铜方鼎等文物的造型意象。

  敬业堂     高桥镇上的辉煌老宅似乎都有一个勤奋致富的传奇故事。敬业堂又是一个。敬业堂位于高桥镇西街124弄2号,1920年开始建造,距今已有近90年历史的这座老宅以建造的精雕细刻出名。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敬业堂主楼是五开间九上九下的二层楼房,面南偏东,建筑面积共680平方米。房屋中间是客堂,两侧各有一间正房、一间次间,共四间。天井两边各有两间厢房,也是四间。主楼东西两侧有两块供种菜种花的空地,并各凿一眼水井。建筑四周筑有防火墙,正面墙高7米,后面和侧面高3.2米。敬业堂建成多年后,在这块宅基地上又陆续增建了些房屋,1930年在西面空地上修建了四间平房,约140平方米。1980年在东面空地上建两间平房和一幢三层小楼。1990年在西厢房南侧增建一幢二层小楼房。这些后来续建的房屋共约320平方米。合计共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宅院占地面积1.4亩。   

    

     这座宅院的特点:(一)宽敞,主楼有五开间,两边厢房各两间,前面的大天井有60平方米;(二)客堂和两厢房采用了大量的徽式雕刻装饰。大墙门的门檐上装饰有五幅精美的砖雕,中间是一方“欲修厥德”四个字的匾额,匾额上方是八仙过海,下方是状元及第,右面是刘关张三战吕布,左面是岳飞枪挑小梁王。门檐两侧是石雕狮子捧仙球。客堂八扇长门,上部为蠡壳花格,中部雕有《西厢记》故事。客堂背后的屏门上方是一幅1米高的满堂木浮雕,部分配有镂空花雕非常少见。镂空花雕既是装饰,又可起通风换气的作用。正房、厢房以及客堂楼和厢房楼前面都有木雕回纹花格栏杆,桁梁和挡板上也布满精美的木浮雕图案和传统故事。客堂上方梁上刻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两厢刻的是“鹊桥相会”和“游龙戏凤”。与一般中式宅院一样,客堂和厢房都采用落地隔扇窗门,共24扇。这24扇隔扇门的上部是用贝壳做的小方格子明壳窗。隔扇窗门的下半部装饰有木刻浮雕,内容有三国、水浒、岳飞、西厢、鹊桥相会等传统故事。客房和厢房前的廊檐顶部是用弯椽做成的船形顶。这些雕刻是专程从安徽聘请30多位雕刻能匠历时八个月才完成的。宅院的用料比较讲究,所用的木材大都是进口材料。门窗是柳桉,楼梯用的是柚木,桁梁用的是柳杉,楼板托梁用的是洋松和柳杉。天井的地坪是进口法国象牌水泥按小花格子图案铺砌而成。  

     钟家祠堂是浦东新区较为罕见的家祠类建筑之一,为钟惠山建造,建于民国初年。

    钟家祠堂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2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此祠堂有五进院落,仪门高墙,庭院深深,令人产生敬畏之感。祠堂格局目前仍然保持完好,具有一定的建筑历史价值。祠堂南墙正中为两扇黑漆大铁门,上面铸有两个巨大的“钟”字,使钟家祠堂有别于其他的祠堂建筑,更具个性。  

   祠堂布局严谨,层层递进,祠堂主要建筑大厅左右各一间宽畅的厢房。第三进围墙后是一溜五间散屋,供祠堂看守人居住。在每一进房屋间,东西各开一扇边门,便于行走。整座建筑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甬道。屋后围墙内是一片较广阔的场地,设有元宝沟和六龟亭。

 

 

 

     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管理系教授顾晓鸣表示,他牵头制作了一份该方面的总体方案,目前已经提交给新区政府,并完成专家项目的评审。

    从昨天起至2007年1月15日,规划草案将在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网站(http//www.shghj.gov.cn)、浦东新区规划管理局网站(http//planning.pudong.gov.cn)和高桥镇政府公示窗进行公示。市民可通过书面信函的方式对公示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

上海市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2007-03-10 13:54:41    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进行评论

    (一)规划范围:

据市政府批准确定的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详见《上海市浦东新区及郊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划定》,28.3公顷),同时考虑到整体风貌保护的要求,规划将北街区域(花山路以北)和高桥中学内部绿地划入本次的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用地面积为37.13公顷,南至高桥港以南,北到草高支路,东至学前街和上海高桥电缆厂,西到大同路、慈善街。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年

 

4、《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

 

5、《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2005年

 

(三)规划目标: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1)保护历史建筑与传统街道风貌,梳理空间结构,挖掘文化内涵,强化老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特色。

 

(2)通过对风貌区的土地使用进行调整,使城镇的功能布局趋于合理,使高桥老街地区的区位价值得以发挥出其应有的经济效应。

 

(3)通过对该地区建筑环境的利用与整治,改变建筑景观不协调、建筑品质不高的现状,复兴高桥城镇传统商业中心区。

 

(四)功能定位: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本风貌区确定为以反映明清时期河街共生、因桥而名的传统水乡文化为主题,以“丁字街、丁字河”为结构,以商业、文化休闲、游览和居住功能为主体,以明清风格的水乡城镇、传统地域文化为风貌特征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本规划着重于全面提升本风貌区居住品质,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充实商业和文化休闲功能。

 

(五)风貌特征:

 

本风貌区是浦东新区内由保存较为完好的众多风貌独特的名宅故居、古桥、古园林和河道共同组成,体现“因河而生”的功能特色,“因桥而名”的命名特色,及“丁字街、丁字河”的城镇整体空间结构特色,并具有明清时期水乡城镇整体风貌特征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明清传统街巷景观多变,尺度宜人,众多名宅故居风貌独特、建筑类型丰富,河道风貌犹存,古园林环境优美,传统石桥众多,为典型的自然发展形成的水乡城镇格局。留存有高桥镇800多年城镇发展的历史痕迹,蕴藏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历史遗存,集中体现了高桥镇清末民初的城镇生活文化和居住生活形态。

 

(六)主要规划控制指标:

 

1、建筑保护与更新规划控制 

 

本次规划将风貌区内的建筑按保护与更新类别确定为五大类,分别为:保护建筑、保留历史建筑、一般历史建筑(1975年以前建造)、必须拆除的建筑、其他建筑(1975 年以后建造)。

 

一般历史建筑根据其风貌特点分为两类:甲等一般历史建筑和乙等一般历史建筑。其他建筑在本风貌区内大致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规划引导:保留引导,整治引导,拆除引导。

 

2、对建筑高度的规划控制规定 

 

本规划的高度控制指标是仅针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行为的规划高度控制要求。

 

本风貌区建筑高度控制包括“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和“建筑高度具体控制规定”两个方面。“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包括“沿街(沿河)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非沿街(沿河)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相邻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和“住宅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建筑高度具体控制规定”是在“建筑高度一般控制规定”框架的指导下,通过“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图”和“街坊规划控制图则”对具体地块内和路段上建筑物的高度作出的具体控制要求。确因特殊情况确需要调整的,应当经过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管理特别论证。

 

3、对建筑容量的规划控制规定

 

1.核心保护范围内各地块新建、扩建、改建后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总量不得超过现有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总量。

 

2.建设控制范围内规划各地块建筑面积的确定依据街坊空间尺度保护及建筑高度控制的要求,除“需要改造的范围”和“街坊规划控制图则”中的特殊规定外,各地块的规划建筑面积(地上部分)不得超过本地块现状建筑面积(地上部分)。

 

3.现状建筑面积按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已颁发的房产证、或以实测的建筑面积为准。

 

4.“需要改造的范围”的规划建筑面积按照本规划“街坊规划控制图则”中的要求进行控制。

 

5.确需调整规划建筑面积指标的,需经过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管理特别论证制度。

 

4、对绿地率的规划控制规定 

 

1. 各街坊和各地块内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现状绿地率。

 

2. 绿地率在新建、改建的商业办公地块内不得低于10%,沿街沿河的商业、商住商办地块按照本规划“街坊规划控制图则”中的要求进行控制,住宅地块内不得低于相关法规。

 

3.“需要种植绿化的范围”的绿地率不得低于 50%。

 

4. 保留地块中的平台绿化和屋顶绿化面积允许按相关法规计入绿地率指标。

 

5、对建筑密度的规划控制规定

 

1.本风貌区规划建筑密度允许根据街坊空间尺度及其景观特征保护的需要进行控制,各街坊的规划建筑密度不得超过本街坊的现状建筑密度。现状建筑密度按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或以实测的建筑密度为准。

 

2. 具体地块的规划建筑密度按照本规划“街坊规划控制图则”中的要求进行控制。

 

3. 确需调整的,需经过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管理特别论证制度。

 

6、绿化、水体与公共空间规划控制

 

6.1 对绿化的规划控制规定

 

1.除临时绿地和规划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外,保留现有的公共绿地。

 

2.保留现有的道路行道树。

 

3.保留现有的单位附属绿地和住宅地块内的绿地。

 

4.保护现有30年以上树龄的树木。

 

5.保护现存已成体系的水体。

 

6.2  对公共空间的规划控制规定

 

1.保留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

 

2.保留街坊内的主要弄堂和开放空间。

 

3.保护历史形成的主要开放空间的建筑界面。

 

4.确定“公共步行通道”,与现有的公共空间系统建构有机的联系。

 

7、 对社会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规定

 

1.以满足风貌保护要求为前提,确定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及其用地指标。

 

2.社会服务设施分为镇级和社区级设施。其中镇级设施根据全镇专业规划确定,社区级社会服务设施根据有关技术规定的标准配置。

 

3.本规划根据高桥镇中心区规划确定镇级公共服务设施中文化、体育、医疗、宗教设施的配置和布局,以及社区级社会服务设施中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福利设施的配置、布局和用地指标。

 

8、 对基础教育设施的规划控制规定

 

1.以满足风貌保护要求为前提,并参考镇内公共设施规划,确定基础教育设施的布局及其用地指标。

 

2.基础教育设施包括高中、初中和小学、幼托。根据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结合周边地区设施以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配置要求和合理的服务半径进行设置。

 

3.在规划基础教育设施的建筑面积指标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用地指标可适当降低。规划基础教育设施数量、规模可作适当调整,育民中学保留,内部绿化可考虑对公众开放;高桥中学保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