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古镇西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二)-2014.12.20
高桥,又名翁家桥,跨黄潼港(始建年不详,同治年间重建),桥不高而名颇著,镇以桥得名。镇东北一公里处有清浦镇,清初清浦港淤积,集市南移,遂兴高桥镇。镇处黄浦江下游,位于县境的西北隅,距县城西北20.5公里,为县直属镇之一。镇呈“凸”字形。东西长1.1公里,南北纵深1.4公里。南与高南乡的镇南村毗连,东、北、西三面均和高桥乡接壤;镇西所属中兴镇距镇3公里,全镇面积1.198平方公里。
高桥地区,原属昆山县临江乡,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改属嘉定县。元、明隶属不变。清初高桥镇属依仁乡,仍隶嘉定县,雍正三年改隶宝山县,乾隆二十四年曾设宝山分县县署,宣统二年属高桥乡。民国17年属高桥区隶上海特别市。建国初,仍属高桥区隶上海市。1956年属东郊区,1958年属浦东县,1961年并入川沙县。
详见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浦东高桥憩苑-2014.12.20
山、水、石、木俱佳--上海浦东高桥公园-2014.12.20
杜月笙的老家--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2014.12.20.21
高桥古镇西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二)-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东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三)-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陈家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四)-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石家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五)-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北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六)-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王新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七)-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张家街--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八)-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义王路--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九)-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季景北路--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欧高路――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一)-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双井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二)-2014.12.21
海派艺术的宗师“钱慧安纪念馆”--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三)-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人家陈列馆》(凌氏民宅)--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四)-2014.12.20
浦东高桥古镇
“高桥绒绣馆”--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五)-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
“仰贤堂”沈宅--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六)-2014.12.21
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中学“明成祖御制宝山碑”--上海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七)-2014.12.21
一、地图





二、西街
老街主要是西街和东街,尚在整修中。沿街走过好多民居,都有“高桥镇历史建筑”的牌子。按照常规的古镇开发方式,一般庭院民引进民间收藏家展馆、其他则做门面。看来开发还没有完成,居然什么也看不到。


三、承园
高桥现有4个古典园林。余园、胡苑为清代古园,印园、承园为民国园林。



四、






































五、敬业堂
精雕细刻:位于西街124弄2号,采用大量的徽式雕刻装饰,是一所保存完好的古宅院。


六、高桥绒绣馆
据说上海绒绣的根在高桥,高桥的“三刀一针”中的“川沙一根针”声震天下,这根针指的就是绣花针,而高桥镇妇女擅长绒绣的名声更是得以飘洋过海。
高桥绒绣源于苏南刺绣和高桥网花,融中西工艺于一体,已有百年历史;百年老字号高桥松饼被誉为“沪郊百宝”之一。高桥松饼和上海绒绣手工技艺已列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 《高桥人家陈列馆》(凌氏民宅)
继续往前就到了高桥人家成列馆,她是1918年间的凌氏民宅(凌祥春),面积1200m2。这里再现了当时高桥一个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景。
凌祥春,1886年生于高桥,13岁去上海学做皮鞋,后来自己开了“义丰”皮鞋店。时逢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西装革履成为时髦,皮鞋生意兴隆。凌祥春32岁时,耗资3万银元,在此买地造屋。宅内集中了徽州建筑的精华,有各种砖、木、石雕,每一件都精雕细刻、内涵丰富、历经沧桑,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中式传统民宅。








八、 钱慧安纪念馆

钱慧安纪念馆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高桥镇的西街上。纪念馆舍为明清木结构样式,馆名由著名书法家韩天衡书写。这座临河而建座北朝南的三重进深的建筑,花格门窗、砖石地坪、粉墙黛瓦,显得宁静清幽、古香古色、很有文气。后院高桥书画院。
钱慧安,名贵昌,字吉生,号清溪樵子。是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清代咸丰年间即以肖像和人物仕女画饮誉上海。1833年出生在高桥(旧名清溪)花园浜村,后迁寓上海老城厢沙场街。逝死于1911年,享年78岁。
底楼厅堂有国画大师程十发题写的“海派源流”匾额,两边是钱慧安的生平介绍与族谱列表。纪念馆分两层展览。二楼的“双管廔”陈列着钱慧安的许多作品,这些画作大都是钱慧安的后人与书画家戴敦邦、毛国伦等捐赠的。
钱慧安纪念馆的建立,旨在纪念这位汲古融今、海纳百川、德艺双馨的海派艺术大师,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高桥、浦东及上海的文化内涵,推进现代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九、 黄氏民宅
古色古香黄氏民宅:位于西街139号,临水而筑、独具一格,给人以庄重、淡雅和恬静之美。




十、蔡宝源旧宅
高桥西街56弄1-12号





十一、沈氏民宅
高桥西街124弄1号













十二、长兴菜馆
高桥西街101弄
高桥是浦东的古镇,至今仍保存着古路古街古建筑。走进老街,便觉古风扑面而来。东街上原有长兴菜馆(在现在的养和堂对面),全是道地的上海风味,是本帮菜的发源地。只因年代长久,旧馆不存。为了传承本帮菜特色,浦东北路邱波酒家老板邱波在界浜河畔拆
除一座旧屋,建起了仿古的茶楼酒肆,恢复长兴菜馆店名,要肖丁先生题联于上——
“长铗归来乎有鲈脍莼羹高歌开盛宴,大江东去也趁尧天舜日把酒话中兴。”
“吞海含山广收博纳千家艺,炮龙烹凤独创自成本帮源。”
第一副是嵌名联,上联第一字和下联末一字为“长兴”,嵌了菜馆的店名。本联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战国策·冯煖客孟尝君》的故事。冯煖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发牢骚说没有鱼吃。这里反其意,饭店有的是鱼,冯煖们(食客)应该高兴地唱“食有鱼”。上联点明这里是饭店。下联引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的首句“大江东去”,指明高桥镇位于长江口。“大江东去”不仅指的是流水,也指逝去的岁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已经过去了,旧社会的贫穷,“文化大革命”的苦难都已成为历史,改革开放使中国、使上海、使高桥改天换地,面貌一新。现在正是尧天舜日的美好年代,让我们把酒高歌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富民强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第二副讲长兴菜馆的特色,既有海派菜,更是本帮菜的发源地。“吞海含山”指山珍海味都容纳于菜谱,呈现于席中,各帮各派的厨艺都兼收并蓄于刀杓之下,但主要的特色还是本店自己创造的本帮菜。
此外,肖丁还为菜馆提供一副对联: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这副对联不是创作,是集唐人诗句。上联出自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下联出自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对得极工,用在饭店,又十分贴切。

十三、拱桥





十四、万寿仙鹤桥















十五、季景北路桥


其余上海古镇及古建筑详见以下博客名录(随时更新):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寺庙、园林及古建筑景点的相关博客目录;
上海古镇景点的相关博客目录;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历史建筑、优秀建筑系列景点的相关博客目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