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萨小记(32)萨友小聚
(2023-05-25 20:37:59)
标签:
乐理文化民宿五线谱 |
分类: 记录 |
酝酿了好久,终于成行。本周一至周三,老年大学萨克斯班的8位同学,前往金华南部的山乡塔石,住下来,吹一吹,唱一唱,跳一跳,好吃好喝,欢乐开心过了两天。
这样的活动起意很早,第一个学期就有意向了,那时候,还是疫情防控时期,学校上课也是随着疫情的起伏而断断续续,今天上课,明天附近什么的地方出现了状况,学校立马就关闭停课了。那时候刚刚拿起萨克斯,对我们来说,这是处在初接触的好奇兴奋期,巴不得天天上课天天就玩乐器,如此频繁停课,很是扫了我们的兴致。于是,大家就想出了一些另外的门道,想着能够续着这口气,别断了。比如在校外的公共场所公园什么的,弄个简易的户外桌椅,复印一点乐谱,大家就凑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班里的同学还真的这么做过,他们组织了几个同学,在双龙大桥下面的铁路文化公园附近找了一块场地,几个人聚了一下。当时我没有参加,一则觉得疫情吃紧,虽说是这样小范围聚还是有些风险,再则彼此不熟悉同学之间来往很少,陌生感还很强的,聚在一起有些尴尬的。另外当时刚刚学萨不久,每个人对萨克斯技能的掌握还很有限,要脱离老师,自己学,当真有些困难,几个都不会的人即使聚在一起相互切磋,也不见得能够有什么帮助和提高,于是这样的活动好像也就只此一次,再无二至。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当时也曾经想过,是不是可以出城去,在某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住下来,好好地连学带玩。为了防止一群不懂的人瞎吹乱学,我们甚至都想过,要邀请明白人一同前往,比如干脆请老师也一起去,不是老师的话,至少也要请到有经验的前辈去。当然,这样的倡议当时也仅仅是想法而已,真要行动起来,也是知难而退的,且不说疫情,光是怎么在同学中挑选合适的同行者,也是有讲究,既要彼此有些熟悉的避免陌生感,又要脾气好些相互能够包容好相处的,人太少了不行,太多了又难控制,人多嘴杂不好相处。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
好在同学里还是有执着者。那位来自市群艺馆搞群文工作的郑同学是个热心肠,社交方面也很在行。她几次和我商议,看看咱们能不能来个小范围的聚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也是随着同学之间彼此接触增多变得熟稔了一些,这个事情就提到了日程上。我们开始商议细节,首先想到的还是怎么聚拢人。郑同学当然想我来挑头做召集人,但是我还是不想来做这个老大,我就提议最好还是请班里的班长来出面组织。郑同学也同意了。于是我们把计划和班长一说,班长倒是很爽快,满口答应,并立即召集了四位同学,加上我们几位,总共凑齐了八位,计划住两天,周一上课后立即出发,前往塔石那个叫南山小筑的民宿。
咱们一起出行的这几位同学,还真的可以好好说一说。
先说班长,人很爽快,一口的绍兴话,说话很有绍兴人的幽默感,虽然绍兴口音不好懂,但我听起来倒是很顺耳。他原先是在二胡班学了几年,二胡已经拉得很不错了。交谈中我们方才得知,看似不起眼的小老头,年轻时曾经是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掌控着金华的模具行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曾经用过砖头大哥大的老板,那时候,整个金华不超过两千只这样的大哥大。
市机关一个部门退休的张同学,也是位会玩的主儿。他说开始学萨克斯之后,最大的问题是减少了钓鱼的时间。原本一周得有几次的钓行,现在改成吹练萨克斯了。这位资深钓友据说还拿过不少钓鱼比赛的好成绩,平常野钓,公开水域钓,千岛湖的排钓,甚至舟山等地的海钓都是常客。这位仁兄的另一个爱好就是K歌,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是音色很不错的男高,据他自己说,当年差一点就成了专业剧团的演员,后来阴差阳错地与舞台错肩而过。不过,后来歌舞厅K歌房没少去,什么歌都会唱,演唱是非常投入,常常外加一些身段动作,妥妥的麦霸。
另外五位都是女的。郑同学是搞群文工作出身,我知道她一定有专业的舞蹈和歌唱技巧,不过,她一张嘴,高音飙得还是让我有些吃惊,几首歌下来,我不禁叹服,到底是专业人士,几十年的功底还在。还有她的闺蜜虽然不是萨克斯班的同学,但是演唱水平,也很出色,颇有点专业范儿。
另外两位女同学一位是刚刚动了手术还在恢复期的同学,上课也耽误了。这次班长带她出来是散散心。还有一位女同学可能在萨克斯的天资方面要稍逊一点,不知道怎么的,学了几个学期了,她还会经常的吹出啸叫的声音。这次,聚会,大家也没少帮助她,大家一起帮她寻找啸叫的原因,也出了不少主意,不知道对她有没有帮助。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学萨,当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如何拆解。我们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原因,能不能找到纠正问题的正确方法?像这位同学的啸叫问题,我反复琢磨,是不是嘴唇紧缩得不够的缘故,但是我并不能确定,更没有很好的办法加以纠正,其他几位同学也分别说了原因,但是不是靠谱也不一定。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校外小聚遇到的难题。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多聚在一些切磋琢磨一定能够擦出火花,道理是对的,但是到了具体的问题,有时候人多不一定管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居多,还得找到老师,找到真正的高手才能破题。
下一次聚会,可能得在这个问题找到一点办法。
最后一位女同学是来自浙师大体育学院的退休老师。一位高高大大的大连人,她的身高超过一米七十六,在她面前,我们这些大老爷们都矮了一截,其他女同学和她合影得站在台阶上才行。她先是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东北一所大学教书,2009年随先生来到浙师大,任排球专业教师。这可是位活泼可爱会玩的主儿,玩吹萨克斯,乒乓球也打得很好,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只要音乐一响,不是唱就是跳,即便是人家在唱歌,她也会一旁伴舞,跟着人家的节奏,做出一些配合的动作,搞得人家一时找不到调,找不着歌词。你说一个将近一米八的女汉子在你身边伴舞,还不断地做出动作在配合你,你哪里还有心思唱歌啊。她用的是次中音的萨克斯,比中音的整整大了一圈,她用上这倒是非常合适。她一年中有一多半时间在海南,她自己说也就是吹吹萨克斯,打打球什么的,日子过得惬意潇洒。上了老年大学的班之后,老是说海南他们有一帮萨友每天在一起练习,进步很快,在金华则找不到其他时间在一起练习的人,所以,这次我们一动议要去小聚,我就先想到她。
这是一次难得的活动,虽说是第一次聚会,还是很有收获的。首先是塔石山区的民宿,不算高档,塔石这地方也不算是特别美丽的山乡,但是民宿干干净净,饭菜也很可口,山区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小住还是非常适宜的。其次,虽然我们没有邀请老师来专门指导,但是我们相互之间交流了学习的体会,提供了一些学习的经验,包括器材制备等,相信大家都有所得。再次,虽然我们没有专门安排时间一起学习新的曲子,也没有一起合练什么的,但是,我们在一起练习,你听听我吹的,我学习学习你的嘴型指法气息,这样的氛围非常好,这是个良好的开端,只要能够坚持的,相信一定能够帮助大家提高。下次就可以专门挑一首或几首曲子,一起练,最后合练变成重奏。
这样没有压力,心身放松的练习,非常适合我们上了年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