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萨小记(25)录制视频
(2023-04-10 22:23:38)
标签:
乐理萨克斯文化音乐呼吸感 |
分类: 记录 |
学萨一周年了,该整点样子出来了,录个视频发个抖音刷个微信,亮亮相。昨天,我录了三段视频,把自己觉得还可以,算是拿得出手的三个曲子记录了下来。整理美化了一番,又发到了抖音和微信上,感觉还不错。
这三个曲子分别是《下雨的时候》《松湖烟雨愁》《雪落下的声音》。三个曲子录制的都不太理想,一个原因是手机直接外录,声音效果不甚满意,原本萨克斯吹奏技术水平就很有限,音色不够好,手机直出,自然难言完美。画面也是一样,没有特别布光,仅凭一盏顶灯,面光显然不够,也很生硬。好在现在手机的美颜功能强大,用了手机相机一些自带的滤镜效果,顿然化腐朽为神奇,算是还不至于惨不忍睹。
录制不完美的另一个原因自然是吹奏水平不够,还达不到理想的状态。首先是乐句都有错误,节奏上也都还存在不少瑕疵。其次是在曲子音乐内涵的诠释上,显得特别的平面和呆板,甚至生涩,距离乐曲本身需要达到的境界差距不小。比如《松湖烟雨愁》。录制完后,我反复听了几遍,又翻出了抖音上扒下来的高手演奏版本做了对比,立马显出差距来了,按说《松湖烟雨愁》是我目前演奏的最高水准了,自以为好凑活,但对比人家的,就觉得自己太粗糙了。人家的处理有棱有角,立体饱满,情绪拿捏十分精准。
第三,就演奏的动作上来说,显得笨拙僵硬。可能就自我欣赏的角度说,这个不那么重要的,但是既然是录制视频,既然要公开发布,那就不能仅仅满足自我欣赏,更不能不管不顾。我当然不会去舞台演出什么的,但是将来保不齐要在公共场所吹奏,这姿势表情动作总不能随随便便,不要求帅呆酷毙,总也要看上去像像样样的,别让人太嫌弃。
录完并且发布这几个视频后,有几点感想。首先当然是还得苦练精练巧练。如果说以前能够连着顺下来,听上去还入耳就满足了,那以后的标准得大大提高了。要从乐曲的内涵上,整体性上,多琢磨琢磨。
其次就是要在录制设备上适当地增加点投入,包括录音设备,声卡之类的,该提档就提一提。光自然是一大环节,现在的一灯大白光直射肯定要改变,侧光,顶光,背光,轮廓光,眼神光等等,该有都得有,咱也不是不懂,做好了,一定会大变样。另外,有一种吸音板,可以考虑,不能搭建格正规的录音棚,在墙壁背景上搞点吸音的反射的装置,增加声音的圆润饱满总是可以的。
第三,那就是得练练表演了,包括形体动作,表情管理等等,练了总比不练要好,还是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对得起观众。不然,就不要出面了。
今天是今年春季萨克斯班的第五堂课,还是练习音阶,今天练了几首短小的曲子,《新年好》《生日歌》《茉莉花》。这几个曲子对我来说有点简单了,但是越是简单的曲子,越要练出经典的感觉来,就越是有难度,也即是说,一听就会,耳熟能详,一吹就会,顺手顺嘴,但是吹好却难。
今天我记录了王老师在课堂上说得几句经典的话。第一句是练节奏不但要练上下前后的节奏,还要练习横向的节奏。这句话乍一听不好理解,仔细想想,是不是说我们演奏时不但要考虑技术的准确性,还得要仔细研究琢磨乐曲的内涵,不但要考虑一个个音符,更要考虑整个乐曲的旋律性和歌唱性,要有灵魂,而不仅仅时乐曲的躯壳。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不是准确。
第二句话是慢练是王道。不能一味追求技巧的娴熟和快捷。
第三句话是音乐的呼吸感是由休止符控制的。这句话可能我们还得慢慢地理解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