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萨小记(20)新季开班
(2023-03-09 16:07:20)
标签:
萨克斯因材施教文化倍高音娱乐 |
分类: 记录 |
很久没有更新小记了,这段时间也是平平淡淡,天天吹,好像没有新的感觉,无所可记。本周一(3月6日)老年大学2023年春季班开课了,学萨重新有了新的感觉。
去年底今年初,疫情防控大起大落。全民皆冠后,又集体痊愈,虽然有诸多后遗症,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但是,感觉这病情呼啦一下子来了,眼见得人们纷纷倒下,可是忽然间,这病又呼啦一下子不辞而别了,走了,好像还走得挺远,无影无踪。人们是闹不明白,这玩的是哪出?要是说这疫情放开管理所造成的冲击和后果,在专家和管理者的教导下还多少有些心理准备,那这疫情说走就走,消失远遁,人们还真的有点目瞪口呆,犯嘀咕。不过好在是向好,不管怎么说这是病去,不再有隔离,不再有查验,人间烟火重来了,又可以欢蹦乱跳出去撒欢了,过了三年多坎坷艰辛的生活,现在重新回归正常,无论如何是件快乐的好事。
老年大学的这三年,也是波波折折的,一会儿开,一会儿关,即便是可以上课,也是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的。这课上得多少有些没劲。疫情“乙类乙管”,彻底解放,那种无拘无束的学习生活终于回来了。
3月6日的第一堂课还是很开心的,有几个事情值得记录下。
也可能是大家在封闭了很久再来上课,都有些小兴奋,课堂有些嘈杂,秩序有些乱。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课时,特别是他做了一段示范之后,下面的学员都忙着自己练习,是出声照着试吹的那种,要只是个别人小声吹还好,有几个人同时在吹,那声音就比较响亮,整个课堂就乱糟糟了。这对老师接下来的讲课很有影响,根本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要命的是,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老师提醒了一下,安静了,过一会儿,又是那几位同学,又开始吹起来,根本不管老师是不是还在说,其他学员能不能听见老师讲课。
这事情很有些讨人嫌。好几位学员出面制止这样的行为,还有同学课后在微信群里倡议遵守课堂纪律,自觉维护好课堂秩序。老师也反复说,甚至口气加重,提到要尊重老师的讲课云云,但是依然有同学我行我素。
素质。反反复复,批评了都不改,这不是简单的习惯问题,只能认为这是一个人的修养在起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大学的学员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需要一段较长的行为养成的时间。
当然,针对这个问题,也有同学提出来,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也应该有所改善。一般来说,当我们听到一种新的吹奏方式时,总是有一种想立刻尝试的冲动,这样的冲动在老师刚一说完的时候是最强烈的,以后就会慢慢地淡化下去。假如老师讲完后立即安排学员自己吹,自己体验,这是学员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老师一教完,大家立即练习,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相反,要是老师教了方法,又迟迟不安排学员自己练习体验,这不但扫了大家的兴,也会增加学习难度。正确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教完新的技术动作并且确认大家都听懂了,明白要掌握的技术要领了,应该立即安排学员按照技术要领自己练习,尽快体验。
这一堂课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变化,就是开始有了教学的互动。当讲到倍高音的指法时,老师问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是不是都听明白了。当时我举手示意,有问要提。我的问题是:当吹倍高音的MI和FA时,典型指法是右手大拇指扣住萨克斯管身上的搭扣,然后整个手掌以此为轴心往上移动,用右手食指关节的侧面按住最高处的侧键。我问这时候大拇指能不能离开搭扣,不要做轴心运动?老师回答,最佳指法当然是扣住搭扣,这样再做其它指法时,较为顺畅。当然,离开搭扣也可以,只要自己能够熟练找到要找的按键。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提问之前,我心里就有答案了,就是老师给的回答。我看到过一些演奏者不将大拇指搭在搭扣上,完全放开,用手指的侧面甚至时手指的指面直接按压相应的按键,就是在弹奏一样。动作很迅捷,很洒脱。
没想到,我的第一个提问,倒是开启了一股很好的教学互动的风气,后面大家纷纷接着提问,其它同学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时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我想,这是很好的现象。这种互动会大大增加学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实施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式,避免干巴巴的讲--吃力不讨好,呆笃笃地听—心不在焉。
第一堂课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人来跟我说,你坐错了位置。原来,课前班主任发了一张座位表,上面的确显示我的座位是另外一个。这位同学说得也没有错,但是,这个座位表是老早的,后面已经做了很大的调整,我已经在现在的座位上坐了两个学期了。该调整的是座位表,而不是刻舟求剑。我和这位同学说,这个座位表已经很早了,都已经改过来了。后来这位同学去找了班主任,大概班主任也和他说了这个意思,他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事情虽然过去了,我还是按照现在的座位坐着,但是我的心里对这位同学还是有些愧疚,待下次有机会再和他解释一下,别让他认为是我抢占了他的位置,毕竟是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