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伸的铁轨。。

(2022-06-26 20:18:02)
标签:

文化

火车

记忆

交通运输

铁轨

分类: 旅游
大概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完全与铁路、与火车绝缘,即便是生活在僻远落后之地,一生当中总有与之交集的时候,多多少少会留下对火车的印象,不管这样的记忆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是令人愉快的,还是倍感沮丧甚至痛苦的,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火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太多的关联,记录了太多的故事。

于是,在铁路运输事业迅猛发展,经历了蒸汽机,内燃机,电车到如今时速飙升到400--500公里的动车高铁的迭代之后,那种“咣当咣当”“呜”的声音标志,那种像是拖着一个长长的发辫滚滚浓烟,那种有温度的绿皮车不复再见的时候,我们开始怀念起来那些曾经非常熟悉的记忆元素,尽管那些东西多过去不久。

利用废弃的原金华铁路站改建成的铁路文化公园满足了我们,在一个夏日之晨,我赶去试图找回那些记忆。。。

绿皮火车肯定是我们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了,来到铁路文化公园,首先想到的就是它,而且,整个公园里,最有意思的也就是它了。

要坐车必须买了一张车票--还是熟悉那种硬纸板做的,小小长条的,需要在检票口让检票员用特殊剪刀切一个口子的那种。车票大约算是人们对火车的最直接的,印象最深刻的物证了。印象中的车票可算是五花八门,小孩子、特殊人群(学生、残疾人等)的半价票,紧俏路线一票难求的车票,显示身份地位的卧铺票--还分为硬卧和软卧,需要通过特殊途径购买的内部票,当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后车票越来越难买而出现倒买倒卖的黄牛票等等。小小的一张火车票承载着多少历史的印记,背后是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以至于后来有了纸质的火车票,那变大了,变软了的车票,我们一下子都还不太适应。当然,今天的动车高铁都不用车票,改用刷手机二维码或者直接刷身份证上车,这个时候,这个环节在更加便捷更加轻松更加安全的同时,其实,没了那张小小的硬纸片,我们记忆中似乎断了一截,有时候也会有些许的怅然。。。

公园的小火车出发了,它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绿皮车,包括座位,包括过道,包括车窗,包括开车的铃声,包括行驶中通过道口时鸣笛。我们也都在极力地追忆过往那些美好的,沮丧的瞬间,但是,记忆总是模糊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车厢里几位小孩喧闹嬉戏的声音毫无顾忌,他们一点也不知道这些故事,他们也不清楚父母爷爷奶奶为何要带他们来到这个看上去简陋粗糙的小火车,这里远不如儿童乐园里小火车好玩,他们不明白,所以玩得更加开心。。

金华的火车站,历史不太长,据说这个车站是1932年建成的,不到一百年,期间,站房几经拆除重建,后来慢慢变成了浙赣线的一个重要站点,因为金华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金华站客货运的重要性。金华处在浙江中部,历来是交通枢纽,往东是沿海的温州,往西是浙西的山区包括丽水等地,往南则通过衢州等连接江西。在水路运输日渐式微之后,铁路成为交通各地的主动脉。因为往温州、丽水、江西等地的货物、客流在金华中转,使得金华的第三产业曾经一度非常繁荣。那时候的中山路是金华最热闹繁荣的街道,因为金华站就在中山路的尽头,沿着中山路,客栈、饭店等鳞次栉比,生意火爆。

后来,后来车站搬走了,火车运输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了,金华也不再是唯一的交通枢纽了,一切都变了。

岁月流转,那一段段鲜活记忆,被人们装进了时间胶囊,留存在了人们的脑海。来到铁路文化公园,我们又一次打开时间胶囊,让记忆晒晒阳光,吹吹风。。。

延伸的铁轨。。

延伸的铁轨。。

延伸的铁轨。。

延伸的铁轨。。

延伸的铁轨。。

延伸的铁轨。。

延伸的铁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