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女乘客跳下网约车称司机放迷药

标签:
网约车劫财劫色遵法守法女乘客 |
分类: 观察 |
天气热,人容易烦躁,离奇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7月9日晚上,兰溪的网约车司机郑师傅接了一单生意,开到半路,女乘客突然跳下车,拉了自己的行李就跑了。郑师傅打过电话去,她说“还有你这种男人的!你是不是在车里放迷药了?”她还说发现自己头越来越晕。事后,郑师傅报了警。经过民警检查,郑师傅车上并不存在任何迷药或者违禁品的成分。而那名女乘客第二天将事情发到了朋友圈,还配上了他的信息和电话。
网约车司机放迷药迷倒乘客乘机劫财或者劫色,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有传。虽然真实性如何,一直存疑,但是听起来挺可怕。这位女乘客是不是受到这类消息的影响,感觉到车里的气味不对,就产生了司机是坏人的怀疑;或者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上车后头晕不适归罪于网约车;又或者有其他原因比如想借机不付钱之类的还真不好说。因为上述报道中并没有直接采访这位女乘客,我们也不好妄加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女乘客翌日把网约车郑师傅的信息发到朋友圈,这是错误的,涉嫌侵权。你有怀疑,有顾虑,哪怕是警惕性高,都是可以的,任何看上去不对的情况,多一个心眼,多加小心也是对的,但是,在没有确人对方是坏人的情况下,你不能这样做。你可以选择报警,就像郑师傅一样,有警察来确认这个事情的真伪,判断郑师傅是还是坏。女乘客当然可以在朋友圈说这个事情,可以提醒亲朋好友多加留心,但也只能泛泛而谈,绝不可以指名道姓,专指专认。从做人的角度说,这是小心+厚道,既是小心谨慎,又不随意污人清白。从法律的角度说,这是遵法+守法,避免侵权避免自己被动。
我们不想就此责备那位女乘客,毕竟一个弱女子出门在外不容易,小心没大差。但是,如果就此怀疑一切,疑心太重,杯弓蛇影,也很容易造成错误,有时候,这样的过于谨小慎微,反倒是会被坏人钻了空子,捡了便宜。从这个角度说,那位跳车的女乘客有点着急了,事后发朋友圈更有些孟浪。
这个事情另一个观察点是网约车的安全问题。网约车司机迷倒乘客劫财劫色的新闻经常有,给人的印象是网约车这方面的问题很严重,乘坐网约车很危险,尤其是年轻女性。就此,人们分析其原因大概是说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不高,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监管难度大。其实,这样的说法是值得推敲的。网约车从约客,接客,送客到完成到付钱,整个流程都有系统的记录和监控,乘客端也有相应的记录在案,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样的跟踪监控无懈可击,我们也同意网约车发展还有极大上升空间这样的观点,但是,相对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的安全系数只高不低,以此来诟病网约车,对新兴的网约车市场来说,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