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白守黑

(2014-12-16 11:18:46)
标签:

水墨画

文化

知白守黑

留白

辩证法

分类: 文化

有一个成语,知白守黑。语出《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意为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却要以沉默昏暗自守而做到和光同尘。这并非教人消极处事,而是虽然守在黑暗中,但心中有光明,知道光明一定会来到。这个成语教人在绝境中勿绝望,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意。在道家的修道方法中,静坐开始双目内一片漆黑,久而久之可以虚室生白,直达一片光明。

 

知白守黑(清)朱耷《荷石水禽图》

 

自然,这是做人处世的一种方式,是个人修为的一种境界。看起来,这多少有些被动有些无奈,有些对自己的性格的压抑,不是为所欲为的那种张扬,但是,仔细想来,这应该是一种更高层级的期待,是一种转守为攻,以退为进的策略。知白守黑的关键是“守”。知道黑白,明白事理,内心了然是需要境界的,但是,很多情况下,要守住着沉得住气则需要更大的定力,需要更高的修为。很多人一辈子活得稀里糊涂,大多数时候都在不清楚的情况下活过来,他们不想搞清楚很多事情,不愿意在明明白白的情况面对艰难处境,他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鸵鸟政策,选择了掩耳盗铃的方式。当然,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很多情况下,阿Q精神帮助我们化解心结,喜笑颜开。对他们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选择,所以,世上才有难得糊涂的说法。但是,对知白守黑者来说,不是这样。大部分时间内,他们是清醒的,是明白的,而且非常清醒,心里跟明镜似的,虽然周遭黑漆漆一片,但是他们内心的明灯一直亮堂堂。更为难得的是,他们没有放弃期待,没有忘记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他们坚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终究,他们守到云开月明。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能够完成这样的修为的,都是智者,都是哲人。

 

不过,有一种知白守黑,却可以在艺术领域完成,只要不浮躁,只要有一定的艺术悟性,他们可以守得住,那就是在中国画的绘画中的留白。

 

▲留白就是中国画中无笔墨处的白,但是这个白并不是空白无物,而是一种特有的语言。华琳在《南宗诀秘》中说过:“白即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留白其实就是某一种现实状态显示物体的替代。

 

▲一个高明的画家是非常善于留白的,他们把握虚实,运黑为白。八大山人就非常善于驾驭黑白,他的作品大量运用“知白守黑”法,别具情韵。他的《河上花图》将本应是很实在的石头以三两长线和数笔皴画成,留出大面积的空白,石头周边则衬以浓密的荷叶;而荷叶部分则间以荷花留白,或者干脆在大面积的荷叶中留出空白作为雾气,这样一来便巧妙的避免了形象的平板和雷同。单独出现的正面荷叶,则以虚其中心的办法留出空白。还有那些停在老树、怪石、枯茎、莲房之上的小鸟,只用十数点形态各异的墨点写出,余部皆留白,看上去不仅不觉简略,而且益感栩栩如生。

 

▲善于把握黑白对比,引导视觉。也就是说,白之所以要留,是为了黑,白只有与黑相映衬才能有韵味。白不是孤立的,不是突兀的,不是杂乱的,也不是逼促的。白需有气,白得其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