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安门5吨垃圾的新闻

标签:
天安门广场垃圾先入为主客观性杂谈 |
分类: 观察 |
十一黄金周大戏已经落幕,但是新闻却未见消停,其中一条就是,10月1日,11万游客看升旗仪式后,天安门广场上留下5吨垃圾,密集处甚至露不出地面。150名清洁工手持扫帚,加2辆清扫车和2辆收集车,拉网排阵,花30分钟清扫垃圾达5吨之多。这个新闻显然是能够夺人眼球的,国民素质不高,即便是在神圣如天安门广场这样的地方,也会随地乱扔垃圾,真正丢人丢到了极点。
但说实话,一看到这个新闻,我一方面有些认可一些国人在这些方面的确不那么有修养的说法,但是,另一方面,11万人数量之大,扔下了5吨的垃圾,这个数字到底算是多,还是算少,不好说,因为单单一个5000公斤垃圾的数字并不说明问题,如果这个数字有对比,比如是史上最多,或者比上一年多,有了这样的对比,数字才有意义,才能成为新闻。所以,简单地说留下5吨的垃圾,本身并不是新闻,不过是当事记者哗众取宠的一个噱头而已。
当然,事情还远不止于此,昨天网上有人贴出文章,以比较准确的数字来揭示所谓5吨垃圾背后的真相,说明新闻的不准确性。
关于广场上广场遍地垃圾,垃圾最密集的地方甚至露不出地面的事情,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安全,天安门广场不设置垃圾箱,群众看国庆升旗得从前一天晚上开始排队,而为防止由于队伍拥挤造成践踏,规定严禁随意走动,有垃圾必须就地摆放。也就是说,遍地垃圾,事出有因,是管理者要求这样做的,游客只是遵守这样的规定而已。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说,既然有这样的规定,游客也知道自己是干什么去的,那就应该事先做好准备,自觉地不带可能产生垃圾的东西进去,自觉不留垃圾。但是,考虑到看升旗的人很多都是外地的,第一次去看,而且都是头天晚上很早就去了广场上等着的,有这样的客观因素,每个人多少留下些垃圾,完全可以理解。
同时文章精确地告诉你,11万人平均每人产生垃圾也不到45克(雨水淋湿浸泡后的重量),每人不到一两,而香港人在小得多的尖沙咀文化中心广场欢度圣诞节,两天就能留下20吨垃圾,纽约时代广场一个新年庆祝一夜间能产生40吨垃圾。横向对比是这样,纵向对比也有了巨大进步。去年同期日产垃圾是8吨哦。而2005年的黄金周日产垃圾居然是19吨。
这个事情可以引起我们很多的反思,从做新闻的角度说,至少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三个启发:一是数字只有运用对比等手段综合分析之后才有意义,独立的,静止的,单纯的数字产生完全可能相反的结论,完全可能会误导受众。
二是记者采访要深入,记者对5吨垃圾的采访并不深入,纵向,横向的比较,半个小时清理完毕是慢的还是快,这些都没有交代。
三是要避免主题先行的主观推导,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上述新闻中,因为记者头脑中有了国人文明意识不够的概念,然后用10月1日广场看升旗仪式后留下5吨垃圾的事实去印证这样先入为主的概念。记者简单地用了一个三段论推理模式:经常乱扔垃圾是人文明素质不高的表现→广场上看升旗的国人乱扔垃圾→所以国人素质不高。很显然,这个推论中的中项有问题,因为在广场上留下垃圾事出有因,是观众们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这样做的。因为这个中项出现逻辑错误,所以,由这个事情推导出的结论也存在极大漏洞,也就是说,从这个事情上,不能断定国人的文明素质不高,很显然,记者把在其他地方得到的国人不够文明的逻辑带到了这个事例中,犯了主观臆测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