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一行摄丽水之冷清又热闹的画乡

(2013-05-06 10:53:16)
标签:

古堰画乡

旅游

巴比松画派

艺术

市场

分类: 旅游

五一行摄丽水之冷清又热闹的画乡

一直以为古堰画乡就是一个整体,这次五一去了之后才知道,这里本来就是两个景点,古堰为古堰,画乡是画乡。前面说了古堰,悠悠千年的水利工程,被千年古樟包围着,古堰、古樟、古村,还有万古不废之流水,组成了浙西宁静祥和清新淡雅的景致,让人流连。

 

离开古堰景区,该去画乡了。古堰和画乡距离不远,是通过一道人工开凿的渠道联系在一起的,须坐摆渡船,这让整个游程又有了新的情趣。

 

古堰景区距离画乡,实在很近,坐船也就几分钟的功夫,不过,临近码头,放眼望去,却有了几分不一样的感觉,大约来这里的人大都会联想到,厦门的鼓浪屿,连村头的大樟树也与鼓浪屿的大榕树有几分相似,大约设计这里景观的人,就是顺着这样的思路的。只不过眼下,这样的知名度与鼓浪屿还不能相提并论而已。

 

来到画乡,自然是冲着画去的。一条不长的古街,两边的店铺几乎全部被辟为画室,游客指南上说,这里的油画被称为“丽水巴比松画派”,希望能够媲美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虽然大多数游客并不知道那个远在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的小村,但是,这里与巴比松一样,有着美丽的风景,可以为画家摄影师们提供很多的,很优美的创作题材,在幽静的小村子常驻下来,潜心创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的画家来此写生创作,这里能不能真正形成具有相当国内一流甚至有国际影响力的油画创作基地,那只能交给时间去回答了。

 

五一行摄丽水之冷清又热闹的画乡
五一行摄丽水之冷清又热闹的画乡

 

仅就目前而言,说这个话似乎还为时过早。我们见到的画廊,大都是门前零落,很多画室—如果可以称为画室的话—基本上只摆放着一些话,没有多少游人,甚至连主人都不在,一般门口都写着主人的联系电话,一副愿者上钩的架式。仔细看看摆放的那些油画,即便是我这个外行看来,要么是技法稚嫩的习作,要么是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品画,谈不上艺术创作,更谈不上精品。整个街巷也看不到一个人在写生,哪怕是装模作样的,也没有。倒是一间经营中国书法的画室里,挤满了人,走进去一看,满壁张挂着水平低劣的书法作品,很多游客正在挑选书法扇面,讨价还价之间,倒是有了几分喧嚣的行市。

 

街上的另一个热闹之处与油画也毫不相干,乃是一班玩豪华摩托车的骑士们赚足了眼球,他们的车上贴着丽水摩托车救援队的标签,他们的座驾全是清一色的宝马摩托车,一查价格,都在10—20万左右,再看他们的装束,看上去也都是定级的装备,实在拉风亮骚得很。一方面我们有些奇怪,在丽水这样一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居然还有这么一拨儿玩豪华摩托车的玩主儿,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什么身份。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纳闷儿,这些人来到油画一条街,到底这些人是不是就是经营油画发迹的,还是纯粹跑到这里来拉风的。要是前者,倒是可以理解,都是具有前卫意识,有着冒险精神的商人,赚了钱了玩点新鲜刺激的事情,只是感觉到,靠着这样的油画市场,要赚到足够的钱,好像也不容易,除非他们经营油画只是捎带着干的业余事情。至于说后者—他们纯粹是来这里显摆的,就又感觉到与这里的氛围有些不搭,古老的街巷,巴比松油画,时尚奢华摩托车,这几个元素搁在一起,总是很扎眼,很混乱的感觉,让人一下子不能适应。

 

扯远了,其实,大家都是来玩的,我们实在也没有必要追究到底人家是来干什么的,说到底,即便是腰缠万贯的商人来此一游,又有什么呢?还是说回画乡本身吧。

 

画乡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叫做大港头的小镇。据说早在唐时,就有人在这里生息作业,放排捕鱼。到了南宋时期这里慢慢成了瓯江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民国末期仍为瓯江水运著名埠头,丽水生产的木头、茶叶、青瓷、宝剑等经过这里转道温州再输往全球各地,外来的盐、海产品等生活必需品也在这里转运。来到尚存几分古意的码头,想象当年的繁华,时光有些穿越。

 

来到瓯江边,这一带宽阔的江面上风光旖旎,远山,翠岭,点帆,不逝的流水,眼前的光景令人不禁豁然开朗。这景,真的比画上的要雅致很多,耐看很多。我们来到码头时,正好赶上江对岸有摄影师正在创作。五条张挂着白帆的渔船一直排开,最后那条船,还在施放着浓烟,在江面上营造出弥漫的水气,所谓烟波江景。

 

我去不了对岸,只能在远处拍几个大景,算是蹭拍了。不过,还是有几分意境的,要是选在合适的天气,合适的地点,这里的风景一定甚佳,难怪那么多人推崇这里。

 

再次登上摆渡船准备返回古堰景区,回望这个被称为丽水巴比松的大港头,一个想法挥之不去:这里靠什么来吸引人?这里景区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厦门鼓浪屿有著名的中外各色建筑,有深厚的人文积淀。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知名度,已经形成了产供销的一条龙,开始步入良性循环,所谓艺术性和市场化已经找到了较好的结合点。反观古堰画乡呢?有些东西可以弥补,可以随着岁月流逝慢慢积累,或者通过出其不意的炒作在短时间内积攒人气和知名度,而有些东西,先天不足后天则永远不足,硬做强求是不行的。看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可持续,着眼长远,既保护祖先遗留的菁华,又发扬光大,既有艺术的品位,又有上好的市场反应,这对古堰画乡来说,的确是一道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