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防止泛化民生概念?

(2013-01-10 09:54:04)
标签:

关注民生

造福百姓

政绩

升官

杂谈

分类: 观察

为什么要防止泛化民生概念?

 

民生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汇,同时,也是在近些年高频使用的词。因为它出现很早,所以人们对它不陌生,因为它当下很流行,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民生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新闻等等。民生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别。广义的民生即为百姓之生计,所有一切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事情,都可以列为民生问题。但是,从民生的含义以及民生的特点可以看出,民生的内容又是有严格界定的。狭义的民生的基本内容应是“3+2”。“3+2”当中的“3”是指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其中的“2”是指就业保障和住房保障。这大致覆盖了民众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重要的是,民生的“3+2”指标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具有可比性的民生指标,而并非自说自话的民生指标。

 

当前的社会都在极力地维护民生,各级官员们也以民为本,以提高百姓民生质量为出发点和工作成绩的考核指标,这是令人欣慰的。然而,现实当中,很多人民生的理解过于宽泛,把一些与民生有关的事情也都算作民生本身,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就把城市豪华广场、大剧院、博物馆、音乐厅、歌剧院等等形象工程、高速公路、高铁、城市地铁、轻轨等交通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环境生态建设等等全部列为民生投入。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但是一种片面认识,是对民生事业的极大误解,在实际工作中,也可能造成十分有害的后果。因为那就很可能会把民生当成一个好用的“筐”,在里面装进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而真正民生的“3+2”内容,反而被挤压到犄角旮旯。更有甚者,一些心术不正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前程仕途,拉着改善民生的大旗作掩护,上了政绩工程,形象面子工程。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的很多事情,历来是这样,好事办不好,好事被坏人利用了作恶。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一本好经,生生被一些人给念歪了。我们要正本清源,还民生本来的面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