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通法令不是面团岂能随意捏?

(2013-01-07 21:19:51)
标签:

法令

儿戏

最严厉交规

行政管理的严肃性

科学性

分类: 观察

交通法令不是面团岂能随意捏?

 

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的交规施行以来,其中闯黄灯扣6分这一规定引发极大争议,面对公众质疑,昨日公安部交管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交管部门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这是新交规执行开始,一周之内公安部第三次回应“闯黄灯扣6分”这一规定。

 

公安部交管局能够倾听民意,顺从大多数人的想法,这无疑是好的。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体现了知错必改的气度。相对而言,比起那些明知有错,死不改悔的做法,要高明些,从容些,可爱些。事实上,这样的自我纠正,并不会损害公权部门的形象,公众也不会因为而失去对这些部门的信任。相反,倒是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美誉度,至少,我们是这么看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毕竟交通法规牵涉面很广泛,公众关注度那么高,这样的朝令夕改,草率仓促,又有很多值得记取的教训。起码在出台法规之前,要反复的研究,科学的论证,必要时要举行相当层级相当规模的公众听证,让公正积极参与法规的制订。也就是说法规本身要严谨,要经得起推敲,要扛得住质疑。如果一个法规本身还很粗糙,条文不完善,还有很多模棱两可的地方,那就不应该匆匆忙忙出台。那样只会造成混乱,造成对法规严肃性的损害。这既是一种科学严肃的法治精神,又是一种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说,交通法规本身是对是错,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推出的时机对不对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倒是这些法规的出台程序,是症结所在。有时候,法规制定程序的合法性合理性远比法规本身更加重要。

 

从最近交管局的通知精神看,这依然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政令,其中的说法难以自圆其说。比如为什么暂缓执行的原因,语焉不详。以警示为主如何操作,暂不处罚这个“暂”到底多久?是就此销声匿迹还是一年半载?这样的通知,给人感觉还是一个考虑不周详的临时措施,说不定明天又来第四道命令,出台新的措施。

 

这样的事情,总是给我们一个启发,我们的一些公权部门在行使自己的职权时,过于强调权力的施放过程,我把我的权力真正用出去就好了,我们的工作就算完成,或者为了某种政治形势的需要,我们已经做了很好的配合了,却很少站在接受权力制约者的角度来考虑,比如是不是真的需要这样的权力约束,是不是可能会产生新的不平衡,负面的消极影响是不是会超过正面的积极作用。等等。

 

但愿通过这个事例,对有关方面能够有所启发有所改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