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伦敦]试论中国举重之失重

标签:
周俊湖北兴奋剂问题朴泰桓选拔体育 |
分类: 运动 |
伦敦奥运开赛已经是第四天,我的奥运博客却只到第二篇。第一篇有感开幕式的田园牧歌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的确,看着那样舒畅爽快,幽默轻松的场景,感慨多点,也是自然,把它与四年前相比,也在所难免,倒不是说伦敦一定胜过北京,而是说文化之不同,理念之差异,反映在这样的大型活动中,一定是泾渭分明的,同样是展现历史,样式和情怀完全不一样。
开幕式后的第一天,惊喜不断,孙杨那么抢眼,在与朴泰桓的斗气中,以完胜拿下第一阵,这是最好的结局。事实上,要是朴泰桓不能上场,即便是孙杨拿了冠军了,这胜利的成色也降了不少,何况还有什么阴谋论,即便证明不是中国人作梗,毕竟是搅了朴泰桓的局,这就胜得有些不公允。如此看来,孙杨还是以绝对实力战而胜之,这劲的确需要鼓起来的。不过,因为这只是第一站。接下来还有200米的自由泳,胜负难料,此时把话说满了,也不好,所以就隐忍不说了,其他的话,包括第一金的易思玲等等,也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没有更多的戏剧性,不说也罢。
比赛到了昨天,开始有了些动向,有了新的看点。那就是女举之溃败,而且败的那么吊诡,那么蹊跷,那么令人浮想联翩。53公斤组的周俊不是国内最强的,报名成绩比最好成绩差了那么多,历史性的被划入B组参赛,而上得场来,95公斤开把,这位17岁的小将居然三把一把都没有成功,最后以零成绩结束。这很有些丢人,难怪人们开始激烈地抨击,开始追责。
自然,面对谴责,有人的回应是理由充足的,似乎也成立。大家都说这是地方利益相互博弈酿成的苦果,整个过程相当怪诞:湖北选手田源在最后一刻被湖南选手王明娟取代,湖北体育局不干了,举摔柔中心迫于湖北的强烈抗议,不得已分给湖北一个果果。本来湖北女举最强的是纪静,国内选拔也是第一名,可是偏偏纪静出过兴奋剂问题,因为纪静不过硬,所以不敢让她上,最后只好派个周俊上场充数。周俊本来成绩就不好,还要她降体重从58公斤级到53公斤,降到眼花手脚发软了,这样的选手上场,不输才怪。
这个事情,被人们拿来说事的,都是所谓的地方利益博弈的问题,湖北人被湖南人顶替了,湖北人不甘心要挣回一个名额,为了保证自己省份能够为国争光,在奥运金牌榜上有名,哪怕没有合适人选,拿个人充数也要上。殊不知,这样的勉为其难,最终却落下笑柄。这样的说法我相信是成立的,各省市为了自己的名利,拿出各种手段博弈,有些措施甚至有点下作,其原因,大约与政府官员的政绩观不无关系,自己任内出了奥运冠军,脸上有光,功劳簿上得记上一笔,将来自己的乌纱帽上也可以增添点颜色。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在我看来,问题最要命的还是在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上。之所以没有采用真正的选拔制,谁的成绩好谁上,这里面除了地方利益的博弈之外,很重要的还是兴奋剂在作祟。国内选拔时,由于要求不严格,成绩最佳的未必就是硬碰硬的实力体现,不敢明明白白地以成绩论英雄,而是要以不出事情为准,手脚不干净的,可能存在嗑药隐患的,不能出战。从要比出干干净净的成绩,不能出兴奋剂丑闻的角度说,这是明智的,正确的。可是,为什么在国内选拔的时候,没有这样严格的从体育道德的角度做出规定的?也就是说,国内选拔时要求不严格,可以蒙混过关,到了真正要上奥运赛场了,一看不那么靠谱,有风险了才想到换将,这个国内选拔本身就出了问题了。
所以,要我说真正成为祸根的还是兴奋剂问题。如果整个举重台都是干干净净的,经得起检查考验的,那么,不会存在调兵遣将捉襟见肘的尴尬,不会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纠葛。这兴奋剂的一关如果过不好的话,中国不可能从体育大国发展到体育强国。
这是真理,尽管很多人不信,很多在做着投机取巧的事情,在做着侥幸过关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