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是市党代会、市两会结束后恢复正常新闻状态的一周,全市以“浙中崛起 赶超发展”和建设金义都市区为主题的各项工作是新闻报道的重点,份量十足,热度很高。此外,一些备受社会关注的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比如市区试行停车收费、油价上涨、水日、睡眠日、黄小忠见义勇为事迹等也做足了份量,有看头。
一、 值得肯定的几点
1、 主题性报道份量足,造成了一定的声势,起到了舆论引导的作用。这些报道主要集中在《金华新闻联播》的系列报道:“赶超路上”、“比学赶超强作风”、“学先进建新区”等。这些命题作文做得很认真,中规中矩。
2、 协警黄小忠见义勇为的报道各台都有报道,声势很大。这样的血案本身也有很多的教训,比如有的栏目就做了如何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的文章,这是跳出事件本身来审视思考,有一定的指导性。
3、 《金华新闻联播》的“走基层 文化寻根”系列点子好,做得也比较精细。本周播出的两篇各具特色。建议选题更广泛些,报道的手法可以更加鲜活灵动些。这样的节目是可以做得比较有文化,比较耐看的。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像《金华日报》的“金华文化地理”专刊、金华晚报“人文周刊”那样做大板块的组合报道。新闻综合频道应该有这样的实力和能力。
4、 教育科技频道《百姓直播间》两位主持人表现不错。看好“霞璐相逢”的概念。两位主持人的配合、语态和表情比较自然,属于小清新,思维反应敏捷的那种。只是两个人坐姿高低不齐,看上去有点别扭。
5、 经济生活频道改版后的包装很有文化韵味,显得很雅致,很隽永。
6、 《天天三句半》改版后的背景比此前好些,不过有时候好像灯光不够均匀,有阴影。
7、 教育科技频道的房产报道比以前多了,分析也比较透彻。这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城市台其实也可以做好经济类的新闻报道?
二、 一些尚可商榷的问题
1、 周一《百姓直播间》播出的豪森养生会所涉黄的报道,记者亲身体验式的报道很生动。但这一类报道在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记者应该注意规避风险,减少不比要的麻烦。
2、 周一《百姓零距离》播出的《男色金典广告泛滥玷污小区信报箱》没有必要采访小广告中的商家。首先这是乱发广告,与广告内容其实是无关的,也就是说即便不是虚假的广告也不能这样乱发。其次,真要说明是不是不正当的广告也不是商家自己说了算,应该由工商管理部门说了算,这样的采访倒是又一次地传播了这个广告。
3、 《金华新闻联播》中会议新闻相对比较多,摄像方面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推拉摇移的速度稍微太快了一点?
4、 《金华新闻联播》中的时政快报板块是不是应该有些规范?像周四,头条和二条分别是茅临生和陈一新的,第3条《国资监管国企改革 助推金义都市新区建设》、第4条《我市部署老干部工作》、第5条《我市积极筹办市八运会和省体育大会》、第6条《我市将申报建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为什么不可以组合成一组时政快报呢?这一类新闻有时候成组有时候又不成组,似乎有些随意。
5、 周日“百姓直播间”播出的实验室节目内容有看点,实验的结果也很有典型意义。不过要考虑好两个问题,一是参与实验的学生必须要征求家长(监护人)的意见。二是要对同学经过必要的辅导和帮助,比如经过心理辅导等,避免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 建议:关于《于琪快跑》
本周《于琪快跑》的新闻条目有:周一《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并重》,周二《时新路:垃圾成堆影响市容 清运要及时市民要自觉》,周三《你我共同参与 消除结核危害》,周四《南苑社区:居家养老走在先 中央、省级媒体来参观》,周五《金华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举办栏目推介会》。往前推随意抽看了二月份、一月份某一周的情况:2-20是《报道反馈:东方国际小区堵住窨井已疏通》,2-21是《15亿元建设改造电网 为赶超发展提供能源保障》,2-22 是《金华市社会服务中心:春季招生开始了》,2-23是《双溪西路:乱停车现象严重 路面拥堵难通行》,2-25是《市民喜看农业“两区”建设成就》;1-16是《慰问困难群众》,1-17是《缓解市区打车难 新增运力今投放》,1-18是《推进创业促就业 多举措破解用工荒》,1-19是《燃放烟花爆竹今起解禁 安监部门严把安全关》,1-20是《医保“一卡通” 今年将再换发50万张。从上述篇目可以看出,一、二月这两周的选题似乎更加切合推广词中“有事你说话,于琪帮你跑”、“跑部门,谈民生”的要求。本周的内容则有点杂乱。建议:
1、选题更加规范些。
2、在注重新闻内容选择的同时,尽量建立个性化的识别系统,包括外形的包装,包括于琪的语态和播报方式,注意要与其他帮办类的节目区别开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