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简历保密泄露了什么?

标签:
组织部门简历民主进程馆陶县委理念杂谈 |
分类: 观察 |
什么事情做到了全国之最就会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河北省馆陶县29岁代县长闫宁被爆是全国最年轻的县长,此后,闫县长就麻烦不断。先是有人质疑他的简历有问题,中专学历被指有假,提拔速度过快。最近,这事情又有了新进展,这位最年轻的县长“因病”要求辞去现任的馆陶县委副书记、政府代县长职务。闫县长简历有没有问题,在网上被狂轰滥炸之后他是不是顶不住了急流勇退,另谋高就,实在话,作为局外人都是不得而知的,我也不是特别感兴趣,这毕竟是他个人的事情,去留任由君。再说,即便是真的有什么事情,这年头造假搞伪装的事情也不老少,多此一个,也不算是突兀。我关注的是其中一个细节:据说这位中国最年轻的县长,上任前后总共才3个月时间,被曝其3年4次升迁,最为吊诡的是,简历被当地列为“机密”。
一个官员的简历被列为机密,这是惯常的做法,我们也都听说过。比如什么人大政协之类的选举会议正式开选之前,都会发一些候选人的材料,虽然上面的简历之类的已经非常简单,无非是姓名,年龄,籍贯,学历,工作经历等内容,没有更多可以研究的东西,但是即便是这样的简单材料,酝酿讨论候选人的会议结束之后,组织部门都会很慎重地收回,不会拉下一份。而组织部门历来被认为是党委各级机构中最为神秘,最为机要的部门之一,到组织部门工作的人员首要的素质之一也是嘴巴要严,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组织部门的材料,官员的简历,提拔考察的材料等等被列为机密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这样做与我们日益开放的民主进程是不相符合的,从理念上说,是有冲突的。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各级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官员的权力是人民给的,等等,这些理念思想都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既然官员们是公仆,那么主人想知道点为自己服务的人的情况,比如多大年纪,比如文化程度,比如都干过那些工作等等,不但是合情也是合理的。把官员们的信息简历束之高阁,作为保密材料封存起来,与人民隔绝,这与我们执政的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公开官员的简历信息,是一种刚正坦荡的气度,是正气廉洁的情怀,是一种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接受人民管辖的态度,是一种秉持执政为民理念的运行机制。权力必须在监督下运行,官员必须接受阳光的照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