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憋着,也别拧巴

(2011-11-03 11:56:11)
标签:

拧巴

结构性问题

一团和气

生理反应

矛盾体

杂谈

分类: 观察

别憋着,也别拧巴

 

人活着,有很多事情可干,也会遇上很多坎坷曲折,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人生也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应该是组成五彩斑斓大社会所必需的。尽管是人生是那样的繁复那样的精彩,有一点是差不多共通的:人活着,既不能憋着,也不能拧巴。此一节,至关重要。

 

所谓别憋着,就是任性点,自由点,潇洒点,渴了就喝点,困了就睡觉。都说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可是事实上,憋死人的事情也不鲜见。有两种情况下可能被憋死。一是主观想想控制自己,以为自己可以憋着,憋到底,谁知道最后能力有限,肌体生理到了极限了,导致崩溃。还有一种情况自然是客观的,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导致悲剧的发生。记得小学时有个同学有尿急的毛病,经常在上课时出去小便。老教师都知道这个人的毛病,要是上到一半这个同学突然起身往外跑,老师也不惊讶也不会阻止。偏偏那天来了新教师,这位同学又有了内急,一开始他申请小解,那位女教师讲课正是兴起,有些愠怒,没有同意他去。过了不一会儿,这位同学又一次红着脸急咧咧地要去厕所,老师更加不满,高声喊“不准去,憋着!”。这一喊不要紧,只见那位同学浑身一哆嗦,然后绝望地望着老师,而在他的脚下,是一大泡尿液,课椅下面还是滴着黄色的液体。大约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就死指到了最后,即使客观条件不允许,人会有正常的生理反应和应急机制,简单说就是尿在裤子上,随时随地解放自己。但是,在了极端的环境中,一旦人的应急机制失灵了,那么尿毁人亡的悲剧也就发生了。

 

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的。别为难自己,记着让自己畅快点,舒服点。同时,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女教师也应该更加善解人意点,更加人性化一点,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这同样很重要。简单说就是自己别憋着,也尽量不要让别人憋着。

 

拧巴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和憋着相反,虽然都是矛盾体,都是不顺畅,但是,拧巴这事还是出的来的,还是泄了的,但是属于不该泄的泄了,该这样的泄的,那样泄了。生活中这样的拧巴越来越多,做事情拧巴,情绪上拧巴。上下级拧巴,同事间拧巴,家人拧巴,甚至夫妻间也拧巴。做坏事拧巴,做好事也拧巴。拧巴这事要按照时兴的说法就是不和谐,可事实上做到了和谐并不一定就不拧巴,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和谐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意象,很多情况下的很多矛盾在和谐的外壳下并未真正的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依然故我,只是在一团和气的迷雾中,被遮掩了,被朦胧了,我们满足于表象,不去深究了而已。

 

所以,强调不拧巴,是有好处的,就是要着眼于着眼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致力于化解根本性的,全局性的矛盾,从而做到真正的不拧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