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改《新闻联播》的片头曲

标签:
欧阳夏丹中国新闻联播永淳央视文化 |
分类: 电视 |
有消息说央视要动大手术,在2012年新年伊始就来了崭新气象,其中之后就是下狠手动动新闻联播。动的方式据说只要是三块,一个是增加民生的内容,改进新闻的采访制作,在原来的权威性基础上增加新闻的可看性;二是增加新人,目前已经确定新晋这张全中国最重要的播音桌的有欧阳夏丹和郎永淳;三是更换沿用了23年的新闻联播片头曲,那首全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曲子再也听不到了。
说实话,对央视新闻联播大刀阔斧的搞改革,几十年来并不多见,这次算是比较厉害的了。当然,新闻联播采取的策略是小步慢跑,细水长流,每年都在改,每年都有些小亮点,小惊喜。我们渴望中国的电视新闻有大的改观,有大的进步,最后有朝一日一夜之间大变样,崭新出炉,不过,做不到这一点,小打小闹,我们也是能够理解,毕竟兹事体大,毕竟虽然说是一个新闻栏目可却是整个中国的一扇大窗户,马虎不得,忧郁不得,更容不得草率儿戏。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改进联播的内容,改进风格,让联播看起来更加贴近可亲,更加生活形象,这样的愿望非常好,现实却有些沮丧,起码我们不能不能指望走得太远,联播背负的东西太多,太沉重了,尾大不掉,步履艰难,切行却住,能够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倒是后面两个举措有些意外的惊喜和想象空间。增加新人,国脸新亮相,总是万众瞩目,白岩松说了即便是条狗上了央视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欧阳夏丹和郎永淳也不是正经八百的新人,在央视混了很久了,口碑都还不错,不过按照邢质斌和罗京的标准,自然欧阳夏丹和郎永淳的形象有些新意,有些不符合规矩。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走样才使得他们能够被选入国脸的行列,也的确是的,这么多年了,老是看着千篇一律的脸庞,品尝着差不多的播音腔调,的确会产生疲劳的感觉。换换好。当年李梓萌,海霞之类的上联播也给人一些清新之气,反响不错。想来清纯清新的欧阳夏丹也能够博得眼球。
说到老片头曲的弃用,可能倒是会有些纠结。一方面,听了23年,一个符号深入人心,虽不至于像长城黄河之与中国那么密不可分,但人的记忆总是很顽固的,不在乎这样的乐曲多么优雅多么震撼,在于长期不停浸润之后的胶结感,这样的音乐好像已经生长在人们的记忆中,一听到这样的音乐,人们已经不会想到别的什么,就好像人们听到吃饭这个词就会自然咽口水这样的条件反射。这里有我们的记忆和情感因素,不是怀旧,而是一种共鸣,一种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一种符号的认同感不容易,失去了这样的符号感,我们会有失重的感觉,心里可能会空落落的。所以,还是不改为好,换上新的片头画面,现代感强一点,依旧采用原来的我们已经熟悉的片头曲,就可以了,不必吃力不讨好。
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换换新鲜,来点新感觉,可能也会有意外的惊喜,说到底,只有不断地反复地播出,大家又会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认同新的符号。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岁月会带走一切。
自然,要做到这一切,新片头曲的好坏质量是关键,别随随便便地弄个曲子,为了更换而更换,那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