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7新视听卷首语

(2011-07-25 09:56:56)
标签:

张某

宅基地

新闻事件

新闻事实

新闻事业

杂谈

分类: 观察

2011№7新视听卷首语

 

一位年轻记者记录了这样一次采访经历。九峰水库的移民、90岁的丰老太分到了60平方米的宅基地,因为没有子女,她将宅基地作价4万元转让给了外甥张某。2008年6月份,双方到法律服务所签了协议。协议约定房子建好后,让丰老太一直居住到过世,过世前的抚养费用及过世后的所有费用均由张某承担。协议还申明房子建好后立即给付4万元宅基地款。2008年10月份房子建好后,丰老太搬了进去,但是4万块钱却没了音信。为此双方发生了争执。记者采访了丰老太后,又来到了张某的家具厂中采访。当得知记者的来意之后,张某夫妇情绪异常激动,上来推搡抢夺摄像机,后来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进行了处理。在后来的新闻节目中,我们采用了张某夫妇阻挠采访的画面,结果事后张某夫妻俩到台里闹事。

 

类似这样的采访经历,大约很多记者都会遇上,撇开纠纷本身的是非,就记者采访本身而言,的确存在疏漏。记者自己也说,面对失去了理智的采访对象,记者也被情绪冲昏了脑袋,视角已经游离于新闻事件之外,在现场采访以及后来播出的新闻中都没有探究夫妻俩为何不按照协议付款的原因,新闻因此缺乏了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记者的采访本身是一个客观认知新闻事件、客观还原新闻真相的过程,而新闻真相有时候会伴生着异常复杂的外部环境,新闻事实被巧妙伪装,极力掩盖,有时甚至被采访者故意搅浑水,以达到混淆视听,蒙混过关的目的。这就需要记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剥茧抽丝,用冷静的理性的严谨的思维逻辑去辨析,去判断事实。

 

这既是记者采访的技巧,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人把对新闻事业保持高度热情的态度,对具体采访过程又保持客观冷静理性的思维概括为记者的职业“心要热头脑要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