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所不知道的自动扶梯的故事

(2011-07-23 21:45:10)
标签:

大卫

电动扶梯

自动扶梯

楼梯

电梯

杂谈

分类: 观察

你所不知道的自动扶梯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自动扶梯最近老出事,而且死了人了。但凡死人了就算大事,这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人的生命的价值变得重要起来(这话听起来很别扭,可是事实上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国人的性命的确廉价的,微不足道)。由于自动扶梯伤人事件的不断发生,由于人们的不断关注,我们开始从这项技术本身,从技术之外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些事件。这样的关注和研究自然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从自动扶梯技术之外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可能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操作施工人员的疏忽,渎职,包括使用人员的马虎,轻率,盲目等等。相信这样的研究也会促使问题得到好转,起码有效地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的损失程度。

 

但是,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我们还要做什么呢?难道不需要从这项技术本身来研讨一下吗?有人就坐了这样的工作。从这篇文章里,我们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或者一知半解的东西。

 

作者告诉我们,电动扶梯早在 1892 年就被授予专利了,但从那之后这种设计几乎没有太大改变。在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作者引用了伦敦城市大学信息领导中心的负责人大卫·陈的说法:“电动扶梯设计没有根本改变的原因在于‘没有任何激励措施让电动扶梯制造者做什么不同的事情’、‘什么是足够的安全’。国际标准使得完善现有电动扶梯系统的变化非常困难”。四家电梯公司(奥的斯电梯公司、迅达集团、蒂森克虏伯集团和通力电梯)垄断电动扶梯市场。

 

作者在文章还记录了近几年发生在自动扶梯的惨剧。在新加坡,电动扶梯曾经把一个穿着鳄鱼鞋的孩子的大脚趾扯掉。在华盛顿特区,一个电梯的十几个台阶突然拱起,一个酒醉的寿司主厨因运动衫的头巾被挂在电梯和楼梯平台之间的缝隙中而被勒死。近代史上的最严重的电动扶梯意外事故之一发生在1987年,当时伦敦地铁站电动扶梯发生爆炸,巨浪般汹涌的火焰冲进了票务厅。由此导致三十一个人死亡。调查发现事故是由几磅的“软毛”、一堆纸和麻布以及在机器的内部运送装置中中收集的油脂引起的。

 

针对自动扶梯发生的事故,也有研究者尝试着发明新的装置来试图改变现状。前面提到的那位大卫·陈和杰克·莱维——伦敦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的教授,打开了一部运转的叫做Levytator的电梯,Levytator电梯运转起来不像来回转动的传送带。相反地它成环形,从而只安装一部电动扶梯就可以实现上下两个楼梯的功能。在楼梯之间,Levytator电梯平稳的像一个移动的走道。在那里没有过渡的楼梯平台,因此它比较安全。并且,大卫·陈说,这种电梯修理更为容易,每次维修只需要拆开一级或者两级即可。一般的电动扶梯必须完全拆开。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看起来听上去这么好的装置,为什么不能被推广应用呢?到底是技术不成熟还是更新设备的费用过于高昂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或许,当目前使用的主动扶梯出了更多的事故,造成了更多的损失之后,那么投资者才会想到古老的自动扶梯该换换了。

 

不过,人们在采用最新的技术之外,也会做出一些选择来替代使用自动扶梯,比如宁可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走简单、更加古老的楼梯。这当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且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说起来还很环保低碳,但是,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场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这样的选择显然不是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毕竟自动扶梯的效率要高得多,投资者不会认为鼓励大家都走楼梯是个明智的选择。而且,走楼梯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据说在美国,每年将近 12,000 人从楼梯跌落而死。

 

上楼下楼之间,似乎总是有它的危险。往大一点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万无一失的,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喝水也可能被呛死。这个,大约是人活着就需要冒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