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澜、鲁豫和柴静节目风格之比较

(2011-04-08 10:42:06)
标签:

娱乐

北京

鲁豫有约

杨澜

柴静

节目

杂谈

分类: 电视

杨澜、鲁豫和柴静节目风格之比较

 

《鲁豫有约》有一个特点,很多节目中的主角都是回头客,有的甚至是花开二度或者三度,这其中包括刘欢。鲁豫的嘉宾绝大多数是文娱界的名人,对这样题材可谓驾轻就熟。《鲁豫有约》喜欢在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拨动人们的心弦。这一点仔刘欢一期中展示得非常充分。刘欢是在重病手术后复出后上了鲁豫有约的,这就从情感上对喜爱刘欢的观众有一种怜爱之情,而且鲁豫在与刘欢谈到了北京奥运会,谈到刘欢的手术,谈到刘欢的女儿时,几乎不需要再怎么煽情,就可以达到比较感人的效果。感人煽情应该是鲁豫节目的特点之一,说到煽情,人们可能取贬义得比较多一些,其实这不尽然,感人煽情本身并没有错,观众需要具有充满感情的,有血有肉的节目,如果干巴巴生涩的节目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问题在于很多煽情的节目把情感当成了廉价的东西,把真真切切地感情做成了虚情假意,这就变了味道了,很多时候,朱军和他的《艺术人生》就是这样,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把复杂的情感体验程序化,概念化,抽象化了,因此在观众看来,这一切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都是堆砌出来的假冒伪劣,看上去热热闹闹的浓情密意,其实不过是个人秀场,是一片片飘过的浮云,这样一来,观众自然感到被羞辱了,被愚弄了,也就难免不产生反感乃至厌恶。相对来说,鲁豫的节目要真诚些,自然些,原因在于鲁豫善于把握好深浅尺度,在衔接过渡上,技术手法运用上讲究白描,讲究水到渠成,而不是生拉硬拽,极端矫情。在鲁豫的节目中,鲁豫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聊天,在拉家常,而鲁豫则像一个很细腻的,很细心的,很贴心的朋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对方的心灵深处,让观众也自然而然地随着谈话找到特定的语境,自然而然地参与话题,分享嘉宾的喜怒哀乐。嘉宾和观众的情感从酝酿、流露到爆发都是浑然天成,毫不扭捏毫无做作,很细腻也很酣畅,同时也很轻松,哪怕是比较沉重的话题,也会发出会心的莞尔一笑。就专业的制作来说,或许鲁豫的访谈根本就不用什么剪辑,录制可以一气呵成,成片后也很少见到人工雕琢的痕迹,观众看节目的情绪也会很流畅,无有约束和负担。这就是鲁豫节目的魅力所在。

 

相对来说,杨澜的节目大开大阖,其节奏是跳跃性的,其结构是粗线条的,大骨骼大关节的,张力很大。作为普通的观众,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跟着杨澜的思路,保持思考的状态,稍不留神,心有旁骛,就有可能被杨澜拉下。这与看鲁豫节目跟着情绪走完全不一样。我们杨澜节目中很难找到细腻的娇柔的痕迹,哪怕是触动嘉宾心灵的东西,杨澜也会以比较大气比较张扬的手法展示出来,像前面提到的专访王菲李亚鹏的节目,里面其实有很多可以挖掘,可以之作为激发嘉宾和观众情绪的元素,籍此推高节目的情感,比如像他们的女儿嫣然的出生和嫣然基金会等,但是,我们看到,杨澜并没有过多地渲染其中为父为目的情感体验,而是比较理智地展示了王菲李亚鹏在公益事业和个人亲情之间的矛盾,展示了李亚鹏王菲对此事的构想和态度,从而把一对具有社会公德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夫妇的精神追求展现出来。我们很难评价杨澜做法和鲁豫的做法孰优孰劣,我们也不知道两种不同的访谈模式和节目制作理念在一般观众来说谁更受欢迎,我们所知道的是,这样两种不同的方式其实源自两位主持人不同的语态,不同的交流方式,不同的访谈诉求。就我个人而言,杨澜的节目更注重思辨性,理性色彩浓郁,可以带来很多的思考,而鲁豫的节目流畅轻松,贴心贴肺,就像一阵带着青草气的微风拂过面颊,虽然不见得过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但是在那一刻,我们的的确确可以体味更多,享受更多。

 

与杨澜、鲁豫相比,柴静显得内敛矜持得多,朦胧虚幻得多,甚至都到了有些压抑的程度,她的《面对面》很少有纵横开合的跌宕,也不会有飘逸随性的松弛。她既有思想的深度,但是又很含蓄,善于把她的思考包裹起来,蕴涵不露。同时她又很淡定,需要观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咀嚼。她的节目从外表上看很淡雅,很贴近,但这是经过精心包裹的,柴静的思想无处不在,总是要把观众的思想提拉到一定的高度,跟着柴静去做一番思辨的旅行。看柴静的节目如同一次思想的洗礼,要是有足够的智商,有足够的领悟能力,能够跟得上她的思维的话,那么发现理解柴静的良苦用心,发现节目的思想深度的话,那也是一件畅快淋漓的事情,有甘之如饴之快。当然,有时候这样的高潮未必能够到来,如果我们浅尝辄止,如果我们半途而废,如果我们没有耐心,我们很可能无功而返,就像那幅漫画:挖井时马上就要挖到泉眼了,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我们却放弃了。这里,我们自然要责怪那些人功败垂成,同时,我们也可以这样为柴静担心,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具备强烈的探究精神,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人们孜孜不懈的思考,即便观众都愿意那么冥思苦想,也不见得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思辨能力,我们反过来要求柴静不能过分地含蓄隐晦,不要过分地曲折委婉,电视毕竟是大众传媒,要让大部分人看得懂节目,跟得上思路,否则,再深刻的思想也只能束之高阁,弃如敝履。

 

总之,三位主持人各有所长,各领风骚。杨澜洒脱犀利,视野广阔,视点高端,严谨深刻,力道强劲。鲁豫感性随意,柔滑绵软,平易亲切,楚楚动人。柴静则内敛涵蓄,绵里藏针。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杨澜的节目就像个性张扬,毫不遮掩的麻辣烫,鲁豫更像爽甜润泽入口即化的冰激凌,而柴静则更像是一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咖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