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为什么热衷于“织围脖”?

(2011-04-07 10:57:04)
标签:

微博

围脖

老百姓

官僚主义作风

地方政府部门

杂谈

分类: 观察

官员为什么热衷于“织围脖”?

 

官员为什么热衷于“织围脖”,这是一个问题。

 

从正面说,微博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干部与群众互动交流的一种形式。从这个角度说,即便是里面充斥了官话,套话,假话也是好的,起码他们开始直接面对老百姓了,开始用现代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愿,来尝试与百姓交流沟通。从宏观的角度说,这也符合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密切干群联系,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一个官员要是还想做点事情,还想进步,搞好干群关系,做好老百姓的事情,这是起码的。古人尚且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现在的官员更应该清楚,要是老百姓的事情做不好,不关心百姓生活疾苦,这官最后是要倒霉的。我这样说,是针对以往官员越来越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越来越远离百姓,与百姓越来越隔阂,越来越对立的实际情况的。从微观的角度说,不管怎么样说,老百姓通过微博这个渠道来了解知道自己的父母官正在想什么,正在做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哪怕是虚假的信息,那怕是虚情假意也总会透露出一些内情来,老百姓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窥测官员的心态,想法。这也算是一种沟通的有效路径。再说,织围脖总好过打牌娱乐,卡拉OK,洗浴按摩,沉醉酒桌等不良嗜好。甚至我觉得也要好过那些附庸风雅,写几笔字画几笔画胡乱涂鸦然后到处敛钱要好些。因此,我们要为官员织围脖叫好喝彩。

 

当然,当我们开始认真分析官员的微博的内容,知道这些官员微博的运行规则之后,我们又开始不满足他们的某些作为,甚至很反感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积累政绩,牟取政治资本的手段,鄙视他们将微博作为自己的时髦的摆设,把微博作为长袖善舞的工具。

 

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这样的情况还是较为普遍的。除了上述在微博中充斥假大空,名为“听取意见的平台”、“服务便民的新渠道”,实则多为“大头贴”、“流水账”,官腔官调等狗肉。老百姓真正想知道了解的内容却是暂付阙如。对网友的评论跟贴,很少直接回复,有的甚至关闭评论,难怪群众把这些官员的微博讥讽为“作秀”。更有甚者,一些官员热衷于通过不正当的途径采用不正当手段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他们经常联系网站的管理员,要求删除那些批评自己的,可能影响到自己形象和仕途的跟贴。或者要求网管直接增加自己粉丝的数量,把粉丝的多寡当成自己的政绩和炫耀的资本。

 

其实,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不能完全责怪这些好名的官员,这里面有着很复杂的政治的文化的背景和纠结的动因。

 

首先,织围脖是一种时髦,是一种风尚,官员们清楚,要是经营的好,可以为自己的为官之道争光添彩。比如,现在有很多领导好这口,并且把它当作官员是不是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有没有开拓意识和时代意识的表现,既然领导这样想,那么投其所好是必须的。别人这么干了,我如果不干就意味着输了这一阵,落后了一步甚至几步,在激烈竞争的官场,任何疏忽停滞都意味着自己可能被淘汰出局。

 

其次,从本质上说,微博与目前我们的政治生态是存在天然矛盾的。就目前来说,政务公开也好,官员通过微博袒露心迹也好,都刚刚开始,远未形成气候,看看此前我们那么多的政府网站都成为落满尘埃的摆设,大部分处在更新迟或者干脆不更新的半死不活状态就可见一斑。这不是政府没有财力做这样的事情,而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更新,可以更新的内容网友不感兴趣,网友想知道的感兴趣的内容又不能公开。就官员的心理真实想法而言,做官的一个很关键地因素就是要有城府,要深藏不露,要处变不惊,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要是把自己的心路历程都摊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那这官还怎么当?

 

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的微博只能是一个好玩的玩具,一个华丽的摆设,一个很容易过世的易碎品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