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暴力慈善叫好

标签:
陈光标曹德旺中国扶贫基金会慈善基金会管理费杂谈 |
分类: 观察 |
近日,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的行为,受到众多网友质疑。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把陈光标的慈善方式称之为“暴力慈善”。首先,我对这样的名词是极不满意的,也是反感的,因为很明显这样的词汇带着贬损的意味。但是,既然有人这么说,在没有找到更加合适的名词之前,或者说之前的陈光标高调慈善这一类词辞藻还不足以准确概括陈光标行为的意义的话,我就权且借用这个词,我要为陈光标的暴力慈善喝彩,大声叫好。
首先,陈光标捐助出去的钱,每个人100块也好,200块也好,甚至更多,这都是真金白银,都是从陈光标口袋里掏出去的私人的财产,也就是说他不是捐什么价值多少多少的等价物资,而那些物资到底其中有多少水分或者泡沫,谁也不知道。还有一些所谓的捐助乃来自国家的钱,集体的钱,那些人貌似爱心激荡,拳拳之心,其实是在慷国家之慨,拿别人的钱为自己张目为自己脸上贴金,这些人如果真是那么有爱心,真得那么纯洁善良崇高,他们完全可以捐出自己一年几千万的薪俸—反正每年都有捐出一年也无妨。就这一点而言,陈光标要比这些面对需要他们慈善时无动于衷的有钱人,或者假模假样的假善人伪善人要高尚伟大的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所谓的高调慈善也好,暴力慈善也好,这种所谓的高调暴力其实是陈光标用自己的方式来极力倡导一种精神,陈光标宣称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盈江,其做法的目的就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带动更多的富人来帮助贫困百姓。”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陈光标看来,“首善比首富更重要,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所以从我们看来,这样的高调,这样的暴力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推动,一种大力的弘扬,其背后是陈光标一个火热的心。在中国,有钱人越来越多,意愿奉献爱心的人也在增多,但是,相对财富积累上升的幅度,愿意奉献爱心的人增多的速度可能远远跟不上。这从很多中国巨富不肯出席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中国举办的慈善晚宴可见一斑。我们这样说,并不是简单地指责中国富人们没有爱心,后者为富不仁,而是说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成长期,需要有人来推动,来引领,来规范。陈光标目前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尽管可能可以分析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最为理想,但是却不可以简单粗暴地否定,或者轻飘飘地讥讽嘲弄。
第三,陈光标的所作所为是最最直接面对需要救助人群的慈善,除了全力推动这项事业发展的用意之外,其实还基于这样一种事实:我们的慈善机制不完善。按照一般的做法,陈光标完全可以把这些钱交给慈善基金会,让这样的基金会去运作去实施。陈光标因此可以省去很多气力,少受很多非议。但是陈光标选择了自己亲力亲为,是因为目前的慈善基金会还不可以信赖,不要说行政成本太高,还偶有中饱私囊,乘机揩油搜刮的丑事发生。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捐款“口惠实不至”、“实物捐款价值缺乏准确评估机制”、“财务信息不公开”、“善款管理不透明、管理成本过高甚至善款被截留”等问题有所存在。
关于慈善基金会之类的机构运作成本太高的问题,前不久福建企业家曹德旺父子俩被称为最苛刻捐款的经历可以佐证。去年5月,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和儿子向西南干旱灾区捐款2亿时提出“苛刻条件”:“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3%。善款下发后,将由评估机构随机抽检10%的受助家庭,如发现不合格率超过1%,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对超过1%的部分予以30倍的赔偿。”最后,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实施的这项捐款顺利发放到农户手中,经过抽查,曹德旺对发放结果表示满意。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管理费比例。曹德旺提出管理费不超过3%,而一般国内基金会的管理费行规是10%。最终曹德旺的捐款用3%的管理费就做下来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其他善款的管理费虚高了呢?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用管理企业的办法做慈善,精打细算、确保善款发放到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中。”捐款前曹德旺花了3个多月做调研,了解灾区群众需要,对受捐助对象范围、捐款程序、中间环节经费等进行调查、测算。“我们对完成这项工作需要的人手、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路费、食宿费等进行详细测算,600万元管理费够用。”更为关键的是为使善款能及时发放到需要救助人手中,曹德旺还聘请、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事实最后证明,曹德旺的3%管理费的要求是可以做到的。
我周围也有很多企业家,也对积德行善这样的事情有兴趣,但是,很多人最终望而却步,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把钱交给慈善基金会那样的机构不放心,自己的意愿不能实现,自己的爱心被玷污,本来想做好事求得内心的安慰,结果反倒惹得不愉快甚至痛心疾首,这又何苦呢?我想,类似这样的行政管理问题不解决,漏洞不堵塞,慈善捐款要得到大力发展是有极大的困难的。也正是因为这样,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暴力慈善尤为可贵,其情可嘉。
最后一点,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很多人对陈光标持批评态度,或者冷嘲热讽的,是说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侮辱了被捐助对象的人格,陈光标就是那个高喊:嗟,来食的齐国贵族富豪黔敖。连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也对陈光标的行为作出含蓄的批评,他说慈善行为是好事,但也要“对救助对象、扶助对象的尊严予以妥当的考虑”。
上述的说法,我是极不赞成的。首先。陈光标即便高调,即便所谓的暴力,但是绝对没有类似齐国贵族富豪黔敖那样的傲慢和不恭,他要大家一起举起拿到的钱拍照片,要把自己捐出去的钱摆放成一堵钱墙是为了宣传,是为了号召,为了扩大影响力,行为本身并不是对受助者有什么不恭和羞辱。如果陈光标拿了钱,在上面吐上自己的吐沫然后再交给那些人,或者把钱扔到地上叫大家抢,那才真叫羞辱,那钱才真叫嗟来之食。其次,是不是觉得受到了羞辱,觉得自己的尊严已经被辱没了,别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有被捐助者自己最清楚,如果他在这个过程中觉得自己人格的尊严没有了,受到辱没了,他自然就会发出反抗的声音,或者他可以选择不接受这个捐赠,避免这样的侮辱。陈光标在台湾行善时,的确遇上过这样的情况。我以为对这样的行为怎么认识,各人都有不同的体会,亲历者说出自己的感受什么都是对的,而别人隔靴搔痒,代替别人思考代替别人体味,是极不合适的,大可不必。
对陈光标的慈善精神和行善方式,人们的批评已经太多了。的确,对这样一位性情中人,一位毫不掩饰,毫不扭捏,有着赤子般纯净心灵的慈善家,很多人看不惯,也是正常的。更何况有些人的怨怼指责其实来自一种很阴暗的嫉妒心理:陈光标有了钱做善事,这对他们自己也有钱但是不做善事是一种挑战,一种警告,一种威胁,一种侮辱。其实,这些人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矫情,有钱可以做慈善,也可以不做慈善,做慈善是高尚的,不做慈善也不一定就是卑鄙的,屑小的。但是,对做慈善进行批评攻击诽谤,那倒真是龌龊的,起码不是君子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