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到电视台打酱油的?

标签:
电视台就业机会酱油跳板行当杂谈 |
分类: 观察 |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来电视台工作是来做什么的?把记者行当当作就业机会?跳板?出名?赚钱?终身从事的事业?还是仅仅来此打酱油?
采访需要案头充分准备。当年香港回归报道中,一个被坊间传为笑谈的是记者的口头播报,末任港督彭定康在总督府降下英国国旗后,围着港督府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这个案例充分说明记者的案头工作做得不充分,不细致,不知道这个围绕港督府绕圈是为什么。记者只好很客观,很无奈的说绕了一圈,又绕了一圈。现实中,我们记者这方面的问题还是存在,两眼一抹黑,脑袋空荡荡,懵里懵懂,稀里糊涂就出门采访了。基本上属于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来,来干什么。
采访对象需要斟酌,采访什么人,说什么话,记者可以有很多选择:问当事人还是旁观者?提问题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还是剥茧抽丝水到渠成?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最重要的问题什么时候抛出去?此前需要什么问题铺垫?怎么样调动对方的情绪?面对惜字如金的怎么撬开人家的嘴巴?面对天花乱坠的怎么因势利导请君入瓮?记者采访的场景如何设置?记者如何把握自己采访时的情绪?如何把握自己的提问节奏?如何避免激化与采访对象的矛盾?如何避免被采访对象忽悠牵着鼻子走?
前一篇:《中国远征军》的情绪
后一篇:家有一口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