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听得目瞪口呆

标签:
龚琳娜德国忐忑《高山流水》歌曲娱乐 |
分类: 娱乐 |
我基本上属于乐盲,不懂音乐,也不会唱歌,不过听歌倒是喜欢的。接触《忐忑》也是偶然,各卫视都在上演华丽跨年晚会,比拚创意出奇,比拚烧钱奢华,一个比一个动静大。我呢,历来喜欢看各种晚会,可是近年来这些晚会扎堆,眼花缭乱的,根本看不过来,我就索性都不看播出,而是过后上网有选择地挑着看,选择的标准当然是有推荐的,热门的,点击率高的,这样一来,那首听得我目瞪口呆的《忐忑》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第一次看这首歌的视频,我是被吓着了的,不光我,后来我在家里播放这首歌,正在洗碗的老婆一不小心失手打碎了一只盘子。估计很多人也会与我一样,乍一听到这样的歌曲会被其鲜明的个性和超前的风格震惊的。
惊是惊到了,而且一开始也的确不太能够接受,这与我此前的欣赏习惯和品位反差太大了,但是,我却没有反感,也没有拒绝,这让我自己也感觉有些意外,或许这正是这歌的内在魅力,也或许是我本身暗藏的与这类曲风相契合而我自己尚未感知的东西,总之,此后我反复地听了,从一开始的焦躁不安听得别扭,到慢慢地适应,慢慢地熔合,到逐渐地被浸润,听《忐忑》是忐忑的心情终于平静下来,回归到自然的状态。
我上网查到了一些关于演唱者龚琳娜的资料和有关这首歌曲创作的一些背景。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最终人们会接受这首歌,我能够感觉到这首歌的内涵和气息。
《忐忑》这首歌曲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用戏曲锣鼓经为唱词,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整首歌没有歌词,只有“嗯、啊、唉、哟……”和一些无字的发音,演唱者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横眉怒目、时而开怀大笑,并辅以大开大合的手部动作。龚琳娜说《忐忑》的歌词是根据她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的发音而找到的灵感,“这不算歌词,是感情的一种原始的诠释。”“唱歌的时候要特别自然和虔诚,不能炫技。艺术之所以使人震撼,也是因为这两点。”
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居然是一位外国人,也就是龚琳娜的丈夫,一位德国音乐家。
龚琳娜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92年至1999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完成中学和大学学业,师从邹文琴教授学习民族声乐。2000年演唱《斑竹泪》荣获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银奖。2005年定居德国,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中国新艺术歌曲。2009年,歌曲《忐忑》获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龚琳娜的德国丈夫中文名字叫老锣(德国名Robert Zollitsch),1988年考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93年获得德国国家奖学金远赴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龚一先生学习古琴。在中国学习期间,老锣与上海的民族乐器演奏家合作组建了“高山流水”乐队,同年录制专辑《高山流水》。1995-2001年,老锣曾十几次去了内蒙古采风,为旅居德国的蒙族歌手乌仁娜创作了《在路上》、《草原》、《骆驼的脚步》等二十首具有蒙古音乐特色的歌曲。
大约和很多网络上风靡的歌曲一样,这首《忐忑》得到网友热捧,首先得益于歌词,因为龚琳娜口中唱出来的只有“嗯,啊,唉,哟……”和一些听不清听不懂的“哪个嘀哪个咚”的句子。由于旋律复杂,歌词古怪不易懂不易记,所以网友们开始搞笑填词:“带个刀,割不断,用牙咬!”、“阿姨压抑带个刀”、“逮来逮去逮去逮来,不知道最后逮没逮着谁”等等,使得歌曲更快流传开来,最近水木年华、郭德刚等人也加入了夸张演绎的队伍,还有据说王菲也要翻唱。这些恶搞翻唱一方面加大加快了歌曲的传播扩散速度,让歌曲的知名度大大增加,同时也难免使得歌曲逐渐被扭曲,被有意无意地庸俗化了。这在音乐专业界人士看来,是有失偏颇的。他们认为这首歌曲虽然貌似夸张,其实却是一首带有浓重探索性质的艺术歌曲,在民族歌曲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大胆的步伐,属于严肃音乐的范畴。深圳歌唱家余凤兰说,她相信《忐忑》的本意绝非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将中国传统戏曲、民歌和西洋唱法结合在一起。由于“无词歌”,因此夸张的声音和表情便成为龚琳娜的主要表现手段。“大家往往只看到搞笑的一面,没有在意它的先锋性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