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棣
唐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633
  • 关注人气:23,6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歹不再像鸡笼了

(2010-08-29 21:21:06)
标签:

装修

鸡笼

木匠

竹签

木板

家居

分类: 真我

趁着双休日,把那点木工活计给收个尾。这个周末,天也凉快了,加上活儿本来就不算多,三下五除二,麻利地就干完了,家里的领导回来说,这回儿行了,不再像个鸡笼似的,好歹有个凳子的模样。

 

我有些开心,其实像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完了。当然,现在得到了些许的肯定,自然干劲会更加足。这个周末扫尾的工作主要是换一块凳板。原先因为剩余的木地板不够,凳面只好铺成隔栅状,所以才有了貌似鸡笼的说法。为了改变凳子像鸡笼的印象,我拆了一个旧的抽屉--这是上次卧室装修时刚刚拆下来的,反正也没有其它用途,把几块木板拆下来正好用在这上面。

 

好歹不再像鸡笼了

 

好歹不再像鸡笼了
好歹不再像鸡笼了
好歹不再像鸡笼了
好歹不再像鸡笼了

 

要说咱的基本功还的确差点。为了把凳板拼成一块,需要用毛竹签榫。以前我小时候也看过那些木匠做,好像很简单。先用手工的砖头在板子的对接处钻上几个眼,然后插上竹签榫,并且用磨得很锋利的刀把竹签榫露出来的那一头削尖了,把另一块木板的榫眼对上,用力敲实对接上,这大功就算告成了。那时候记得看大人木匠做这个,那个用刀切削竹签榫的动作很潇洒,正面一刀下去,原先方形的竹榫变成了扁的了,然后左一刀,右一刀,翻过面来再一刀,竹榫头变成了尖尖的。小时候很喜欢看木匠干活儿,对这个工序很熟悉,而且认为这是木匠活儿当中最潇洒的动作之一,印象也极为深刻。当然,除了这个,刨木头的动作也一样迷人,刨木头要是能够刨出长长的带卷的刨花,而且是薄薄几乎可以照见光线又非常匀称的那种简直就是木匠的艺术杰作,也是好木匠的象征。

 

不过,看着好看,也觉得简单,但是,要自己亲自动作完成却遇上了很多麻烦,最后不得不放弃。原因是几个方面,一个是木板太薄,我的手电钻砖头太粗,加上技术不熟练,一不小心就钻偏了。前几个孔还好,到了第3个就不行了,敢情手钻的转速很快,嗖的一下,钻头从木板的一面出来了。只要再换一个地方再钻。第二个就是我的竹榫有些不牢靠,因为找不到现成的竹子,我临时找到几双竹筷子代替,省事倒是省事,可因为竹筷子不是竹青为主,主要是韧度不够的竹黄部分,很脆的,两个眼稍微对不上拼得时候一错位这竹榫就折了。折了一支就得再换一个位置再钻,那木板本来就薄,千疮百孔的,看着也不牢靠,最后我就放弃了,好在本来就只分成三块,其余的本来就连着,我就将就着上了螺丝拧上了。

 

为了用螺丝拧还是直接用钉子,我还曾经犹豫。按说这样的薄板上钉子也可以,大不了多钉几个。可是,转念我一想,我这个凳子虽然简陋,也都是旧材料,可是毕竟是我的第一件木工成品(不好意思说作品两个字),其它地方连接都用螺钉或者螺栓,没有一棵钉子,这里要是从简,心里想想还是觉得不够牢靠的。反正是最后一个环节,总要多花点心思的。螺丝看上去总会牢靠点,稳固点。

 

换好了凳面之后,我开始用上那个新买的砂磨机。磨了几道,一直到手感细腻滑溜为止。直到这一刻,才算是真正完工了。本来要想上清漆保护一下,领导坚决不让,说那样不够环保,拗不过她,只好这样素面朝天了。

 

今天陪着领导出门到乡下去了,她们忙着走亲访友,我却四处走走看看,东张西望,而且多是看那些堆放杂物甚至要垃圾堆的地方,有熟识的亲戚问找什么,我讪然不答,嘿嘿搪塞一下,自然他们也不会多问。大约他们也在想,这人稀奇古怪,张望着,看中什么了?

 

我在找废旧的磨盘。下一个木工活我希望做一张户外桌,桌腿是粗粗的,基本未经刨光削平处理的原木,桌面则是那种粗拙笨重的磨盘。我已经相中了好几个,下次动手再去搬运回来。

 

我有些犯愁,这东西不知道到底有多重,我一个人能搬回来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