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镇风貌之一

(2010-08-04 23:41:10)
标签:

茶肆

小镇

大慈岩

方言土语

贯休

旅游

分类: 旅游

古镇风貌之一 

那一日从建德大慈岩的里叶看完莲花,满眼的灿烂,欣欣然归途中路过一个叫游埠的地方。这是一个不起眼也没有什么名气的江南小镇,不过当地人却很骄傲地称之为千年古镇,冲着这个名号我们去了,看看街上的老街,看看镇上的古桥,还有休闲自得的居民们,倒还真是一副有来头的样子,不温不火,不急不慢,时值午后,镇上的几个店铺很安静,早已没有什么生意可做,店主们无精打采地守着,昏昏然毫不在意,我们这样的外乡人走过,他们连眼睛都不带抬举一下,仿佛除了他们自己,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存在了。据说平日里这里的茶馆很热闹,人声鼎沸,茶香,水气,夹着方言土语,一副市井茶肆喧哗的风貌,这是最有光景的所在,可惜这回已经过了时辰,茶肆半掩了门,茶炉也封了,空剩些几个茶杯有些孤寂的摆放着,似乎在等待来日登门的新茶客老朋友。

 

游埠镇真的老了,街上看不到更多的年轻人,几只慵懒的小狗匍匐着,偶尔抬头望望我们,看见好像无有什么新的动静,又昏昏欲睡。远处的街巷深处传出家庭作坊的机器声,这给了我们一种活力的期待,我们好像觉出这是一个曾经很繁华的集镇,当地人把它称作游埠市--这个市可能更多地是指其集市贸易的功能,看看街边有些年头的店铺和旧建筑,我们就又在想象当年赶集的人群和互市的热闹。

 

我们一直在想象,这千年之间,这里到底有没有留着什么特别的故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了贯休的纪念馆。原来,贯休和尚曾经生活在这里,这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招牌了。史料记载,贯休俗姓张,字德隐,一作德远,婺州兰溪(今浙江金华)登高里人(今游埠仰天田),唐大和六年(832年)生,永平二年(912年)卒。著名高僧、诗人、书画家。7岁时便投本县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又雅好吟诗,受戒以后,诗名日隆,远近闻名。贯休博学多才,《唐才子传》称赞他“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意度高疏,学问丛脞。天赋敏速之才,笔吐猛锐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过矣”。贯休有文集40卷,当时的著名诗人吴融为之序,称《西岳集》。后贯休弟子昙域重加编辑,称《宝月集》。贯休不仅善于吟诗,而且精于书法,善于画画,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人物画家。贯休曾东渡日本,人称“禅月大师”。不过,这个纪念馆却有些简陋,不但陈列资料不多,而且好像还兼着一定的娱乐场所功能,我们去时,一干人等正在兴致勃勃地麻将。

 

游埠镇的另一位名人在摄影界名号不小,他就是被誉为世界十大摄影大师之一的郎静山。郎静山(1892—1995),是游埠镇郎家村人。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好评。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后写道: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此后,郎静山专注于多底合成的集锦摄影。1934年,他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自然,作为摄影爱好者,对这样开创一代摄影流派的大师,我们肃然起敬。

 

穿行在游埠的大街小巷,我们发现了一间老铺面,铺子里摆满了各色古老的杆秤,一个头发花白的钉秤师傅正在劳作。攀谈中老秤匠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大大小小杆秤每件都精致的像件工艺品。可老秤匠说,现在人们都不用杆秤了,做这么多也就给自己看看了,反正闲着也没事,就当是玩意儿。只可惜了这门手艺。

 

游埠是安宁的,就像流经它的那条小河。这里的古旧风貌虽不纯正,却也依稀可见当年繁华,寂寥的小巷透出些文化的底蕴,上下千年有贯休、朗静山等名流,也算是此地钟灵毓秀的造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高温下的网球
后一篇:古镇风貌之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