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分考生被退档到底谁的错?

(2010-07-27 10:27:18)
标签:

教育

考生

高分

平行志愿

遭际

舟山

分类: 观察

高分考生被退档到底谁的错? 

昨天,网上一条新闻引起了轩然大波,说浙江舟山的一位高考考生,考出了646分的高分,投档给同济大学之后却遭退档,错失了良机。目前我们还在关注这位考生最后的命运如何。这则新闻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人们同情那位高分落榜的同学,同时人们也在思考研究高考的弊端,高考制度在运作方面存在的漏洞。因为这样的漏洞,很可能导致糟糕的结果。或许在全国来说,这样的高分落榜的情况是个例,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对这位考生来说,却有可能是毁灭性的,要是他选择补报志愿,那么很可能再也没有很好的院校会录取他,如果他选择了复读,那么背负着这样的阴影,来年他能不能继续考出高分就很难说。从理想的状态说,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这一年的复读所耗费的精力,财力对一个家庭来说那一定是个不小的负担。高考这样一个举国体制存在的漏洞,却要一个考生和他的家庭来承担后果,这多少有些不公平。

 

网络上很多人在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大部分有一个相同的观点,那就是这个考生的遭际,值得同情,但是不支持。他们说考出高分不容易,最后没有被好学校录取不管怎么说都是值得同情的,但是,被退档的根本问题还在考生和家长自己。因为他填报同济大学只有一个专业,而且要命的是,他没有填服从志愿安排。这样的话听起来好像很平衡,也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退档的做法是针对传统志愿而言的,这样的做法对平行志愿来说,几乎是不配套的,其弊端十分明显。如果平行志愿是一种相对传统志愿来说更加先进的操作方式,那么,就应该坚决摒弃退档的做法—当然,除非考生有政治,身体等方面硬性问题。

 

作为平行志愿和传统志愿并存的时代,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那就是很多高校可能会利用这样的退档机会给考生施压,为那些学费昂贵的中外合作办学延揽生源。只要一准备退档,招生办的工作人员马上联系到考生,告诉他要退档,问他要不要去读那些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而且一定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决定,半个小时,15分钟内决定拿出50万出国就读。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趁火打劫”这个词。那些工作人员的口气也是十分地催促和着急,“马上决定,15分钟内答复”、“不读的话马上就要退档”等等。我们理解高校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开办这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班级专业,我们也知道这样的方式的确客观上也为一些考生出国深造创造了条件,但是,采用这样急功近利的方式,采用这样简直是威逼利诱的方式来招生,是不是太不够厚道?是不是有违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崇高的宗旨?

 

我知道在金钱时代说什么高尚的宗旨有些苍白,甚至有些滑稽,也知道在经济利益面前,任何道德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几乎不堪一击,这是现实。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就不要再去责怪考生自己和他们的家长了,在类似黑洞的高校招生体制面前,考生是弱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为解救弱者面临的困境而努力,而不是说考生这也没有做到,那也没有做好。考生和家长一辈子可能只遇上过一次这样的事情,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他们做不到滴水不漏的,而从事高校招生的却是专家,从文革后恢复高考到现在都有33年了,全国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难道就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加细致一点,弊端再减少一点吗?

 

其实,退档的这个事情真正要解决起来似乎不难,只要做到按照1:1投档,或者少提不退,投档之后只要考生没有政审和体检等硬性的问题,都一律录取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关键还是看高校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没有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真正摆脱金钱挂帅的意识。但愿舟山这位高分落榜考生的遭际能够再次引起国家高层的重视,推动类似问题的彻底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