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自成曲 但奏无弦琴
标签:
隐士文化摸门不着大音陶渊明中国庐山文化 |
分类: 电视 |
昨日观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庐山:人文圣山》,很有些感慨。片子的第二集名曰《归来》,说的是著名的陶渊明的轶事。中国历来有所谓的隐士文化,那些有学识,有胆魄,有担当的人恪守中国文人的传统,遇上明君就出来做官,要是遇不上就归隐山林,过一种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陶渊明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唐代大诗人李白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在一首《赠临洺县令皓弟(时被讼停官)》中说:“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当然,这样的生活方式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习惯,这样的精神境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早上我把QQ的签名换成了“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在与一个朋友聊天时,我不知不觉地流露出对陶令隐逸生活的向往,并且说了一大堆理由和诸如大隐中隐小隐之类的论调,朋友有些愕然,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她问,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我知道有些着迷有些游离了,朋友的提问让我回过神来,想想刚才说的话,自己也有些哑然。的确好端端地怎么想到那么飘逸,想得那么渺远?搞得好象高深莫测,曾经沧海难为水,世事洞明,如今参禅悟道,羽化成仙模样。难怪人家联想起什么来。我赶紧申明,我好好的,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也不可能发生,但凡能够勘破世相,抛却凡尘,必定是才高八斗,豪情万丈之人,咱不具备那么高的智商和情商,也缺乏豪迈之气,连那样境界的边缘也够不上,要想跻身隐士行列,怕是摸门不着。
但是我自觉文人之气还是有些,看到这样的恬淡雅趣的田园归隐生涯,时不时也心生钦羡仰慕之情,偶尔也效仿之,弄出点酸腐之色,寄情点小山小水,摆弄点小花小草,涂鸦点小文小章,以为偷得浮生半日,真得想向那些飘飘然的隐士看齐了。过后细细想来,有些矫情了,因为我们仅仅有了些表象的模仿,有些形式的转移,而真正隐士的灵魂,真正归隐的精神,却又懵懂含混,把握不定,自觉距离那样的境界尚有天渊之遥。
隐士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人气质,向被推崇,时过境迁,后辈怕是只有常怀戚戚,心向往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