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拉斯的爱情观

(2010-03-02 11:20:09)
标签:

《情人》

龚古尔文学奖

女作家

思服

杜拉斯

法国

文化

分类: 悦读

杜拉斯的爱情观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种不死的欲望,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这是著名的杜拉斯说的话,也是对爱情最为个性化的描述之一,充满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充满辗转反侧寤寐思服而不得的悲情。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有人更是誉其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最富魅力,最具个性的女作家之一。杜拉斯从十几岁开始写作,但直到她70岁的时候,《情人》的出版并拍成电影后,她才广为人知。《情人》出版于一九八四年,当年就荣获龚古尔文学奖,一九九一年,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成功地把它搬上银幕,杜拉斯从此成为当今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之一。杜拉斯写作《情人》时,已是七十高龄。《情人》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情人》的独特魅力之一是它的语言,俯瞰式的洞察力,对回忆表现得富有张力、深邃、沉痛,从而使文章中充满了悲绝的意味,读后让人唏嘘不已而又回味无穷。杜拉斯是一位极端唯美的实验型作家,善于制造警句名言,很多人喜欢引用她的话作为时髦,引为风雅,各种时尚杂志刊物上经常可见杜拉斯的语录。

 

《情人》的魅力之二是它场景唯美的描述。你看《情人》的场景: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发黄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轮渡上伫立着一个打扮不伦不类的少女,她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他们一次次地激情相拥,除了做爱,还是做爱,什么都不多想。屋外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伴随着他们的呻吟;来来往往的人的影子,透过木格子的门和窗投进来……”大胆又不失含蓄的镜头处理;最后,那场不同寻常的唯美的离别;那首肖邦的圆舞曲,小姑娘终于轻轻滑落的泪水……

 

《情人》的魅力之三是它的基调的绝望。杜拉斯笔下的爱情是绝望的,灵魂是绝望的,肉体是绝望的……甚至连语言都是绝望的……在《情人》里,湄公河上十六岁的白人小姑娘与中国北方的黄皮肤男人的爱情就是如此。

 

《情人》的最大魅力还在于它的自传性,真实的自传性。作为“情人”的杜拉斯,以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在岁月的风尘染白鬓发之际,回眸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依然有力量用极其惨痛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悲剧,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分明、紧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情人》中绝望无助的性爱,无言悲怆的离别,爱到尽头的孤独感,使人流涕,令人痴迷。只有杜拉斯才能把把爱情的本质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

 

1959年杜拉斯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这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其中的情节,演员的精彩演出自不必多言,那首著名的由莫文蔚演唱的同名歌曲也是由这个故事改编的。随着歌曲被广为传唱,这样的凄苦绝美的爱情故事也得以更加流传。至少在华语世界里是这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