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纪(三)

标签:
校园 |
分类: 真我 |
虽然校园的门被锁了进不去,但是校园外围还是可以转悠看看的。除了那口水井,篮球场是诺大的一个去处。在平原找一个地方建一个球场那是易如反掌,可是在山区,要找出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就不那么容易了。我来到学校的时候,那个篮球场已经建好了,面积刚刚够,算是标准的球场尺寸,不过周边的地方就比较逼促了,往往运球上篮要充分考虑缓冲的距离,不然不是冲到上一边的山坡,就是冲到另一边的田里。自然,不可能是水泥铺地,能够在上面铺一层黄沙已经算是不容易,这地面也难以保持平整,坑洼凹凸是常态。这对我们的运球和奔跑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运球上篮一不留神球跑偏了,找不到了。因为地不平崴脚摔跤那是家常便饭。
尽管球场条件很差,不过那个球场却是我们课余活动的主阵地,每天晚饭后,只要天气许可,一场篮球赛是少不了的。当时我们总共有大约10位老师,除了妇叟,青壮年的也就7、8位,悉数上场都凑不成一个全场赛,解决的办法是两个,一个是打半场,三打三。四打四,另一个就是叫学生凑数。前者比较简单,凑足的人开打就是了,后者就比较为难一点。一来初中的学生个子比较小,二来山区的学生会打篮球的很少,技术自然也差,最关键的是学生上场和老师打有心理障碍,不敢放手。打得认真让老师难堪,打得不认真老师要批评,左右为难。记得有一个学生好像比较年长,比起其他同学年龄大几岁,个子也高出好多,蓝球技术很不错,一般的老师根本防不住他,由他加入教师队伍也很般配的。不过这小子也很狡猾,每次叫他他都还卖点关子,装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开始我不知道他为啥要拿糖,后来他的班主任告诉我,这小子是个留级生,学习成绩不好,他怕老师说他不务正业,将来毕业不了,所以就有些乘机捞点资本的意思。我们不管这么多,只要他认真打球就得,有时候少了他这球打起来还真的欠缺一点对抗性。
山村的学校各种娱乐极少,篮球算是最普及最过瘾的运动了。原先这里的乒乓球运动水平不错,自打有了篮球场大家改打篮球之后,乒乓球被冷落了。那时候我强烈地感觉到山村学校如何普及体育运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可不光是怎么让大家快乐活跃的问题,实际上关乎山区人民身体素质的增强,意义重大。自然,我们是解决不了这样的宏观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