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艺谋:老谋深算算不过天

(2008-08-11 17:28:16)
标签:

奥运

开幕式

奥运主题曲

刘欢

莎拉布莱曼

娱乐

金牌

体育

分类: 运动

张艺谋:老谋深算算不过天

 

看完了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本来有好多话要说,好多话都已经在嘴边了,但是又憋回去了,心里老是想平静一下,仔细想想考虑成熟再说。过了两三天了,中国兵团已经开始争金夺银的竞赛,日日有金牌入账,有惊喜和失落。那些卫冕成功的,那些因为压力太大比赛中已经懵了的,那些赛前就想到会输就看怎么输,是不是输了比赛又输人的,每个运动员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历史。但是说实话几天的比赛激烈紧张的体验并没有消解我们心里积郁的对开幕式的感觉。今天上午单位里开会,会前的话题就是开幕式,几乎每个人都有说的,有说好的,有说差强人意的,也有不满的,众说纷纭,异常热闹。

 

我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不过我听得多说得少。其中的缘由其实想来很简单。关于对开幕式的成就,我认可的部分,我已经在前面的博客里说了,但是还有一些话主要是对开幕式不是太满意德部分,我基本上没有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最高潮的点火部分有些失望,整个过程很复杂,看上去很艰险,很费神,很辛苦,但是效果却是不好,就如同俗话说的吃力不讨好。李宁非常累,当然他很值得,不论是从他个人的幸运还是李宁品牌的宣传都是最有效应的。问题是这样的点火程序从视觉上也没有美感,从创意上讲就不太新颖,似曾相识。另一方面李宁做得太拘谨没有那种迈开太空步曼妙的感觉,说的不好听一点有点像老头赶集的味道。还有,那个徐徐展开的祥云卷轴上面因为纵横着很多的钢缆,整个画面被分割被破坏了。最后点火的那一刹那,李宁的形象很僵硬,脖子梗着,动作也不协调。这当然不是李宁的过错,因为他毕竟是45岁的小老头了,当年体操王子的英姿已不复存在,这样高空的高难度动作有些难为他。

 

除了点火有些遗憾之外,还有就是整个创意中华文化的内涵的确很丰富,5000年的文明史被浓缩到了一个小时的文艺演出中,这种高度浓缩的菁华只能通过点的展示来实现,选取四大发明作为切入点本来是好主意,但是其中的一些符号一些内容的选择过于深奥晦涩,这就对观众的理解带来了困难,那些不太好懂的古人,一些包括“缶”在内古代器物,不要说老外不懂,就是中国人一般老百姓也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就知道这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但是具体在说明什么,估计大部分人都云山雾罩的。如果从普及文化的要求来说也未尝不可,张艺谋开讲《百家讲坛》,文化传承也是功德无量的。不过我们更愿意说让人猜了个文化谜语,只是估计猜得着的人实在有限,所以娱乐性不能算强。

 

除了上述两点,还有一些争论点,比如那个备受争议的主题歌,有人说这个主题歌像个摇篮曲催眠最好,也有人说缺乏昂扬的磅礴的气势,有点软绵绵不提气,这和作者希望的纯净初衷有些差距。我个人以为这样的主题歌不能令人满意也是正常的,我们对主题歌的期望太高了,因为她有对比,比如《手拉手》,相对来说,《我和你》要想达到那样的艺术水平,那样家喻户晓的程度恐怕很难。还有,相对来说,那个京剧的提线木偶有些不起眼,和其它内容的博大精深有些不协调,等等,如果这都是遗憾的话,那只能永远地留在百年奥运中了。

 

这是一个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样的大型活动,是承载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示,这当中有多么华丽,多么凝重,多么绚烂多彩,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而且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处子秀,我们提出多高的要求都是不为过的。事实上,开幕式还是有了那么多惊艳绝伦的场景和亮点,所以我们实在也不忍心对开幕式作过多的指责。而且应该这样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最优秀的导演,最合适的人选只能是张艺谋,舍他无谁。也就是说别人来导,大约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对开幕式的批评不吐不快,吐了又有些不忍心,这样的矛盾体现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爱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