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网球技术休闲单反体育 |
分类: 运动 |
连着几天的好天气,打网球的积极性高涨。的确,春天到了,运动快乐也在与日俱增。不过我的进步好像不仅于此,我在提高自己的单反技术。说实话,打了几年网球,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教练,很多情况下属于自己的摸索加上逮着谁就是谁的指指点点,虽然其中也有些高手,但是毕竟不太系统也不太深入。这当然一大半要归罪于自己的不谦虚,到底是上了点年纪,要是那么一二三谦恭地执弟子礼,让一个毛头小伙子手把手教着,时不时还要挨点训斥乃至呵责,脸上都会挂不住的。除了我的确有些虚荣心也很脆弱之外,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我打的是休闲网球,快乐为主,不需要那么精密地抠技术,比如什么大陆式超西方式握拍,什么截击技术,什么关闭式步伐,什么后场高压等等,能够理解能够掌握就理解掌握,一知半解也就算了不需要刨根问底一求甚解的,有些高难的技术我辈根本就做不到也就不奢望创造奇迹了,我想既然是休闲的快乐网球,这一切都不要紧要。
但是,所谓的快乐网球又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之上的,我们也很难在毫无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玩转网球,不能很好地掌握技术对打不起来,或者说在比赛中老是输球,其实也就没有快乐可言,因此,既然喜欢网球,也是免不了要精进技术,钻研技术,起码在一些技术方面在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条件和领悟能力,掌握到自己能够掌握的最大限度。
本着这样的态度,我一直对我的反手技术心怀耿耿,因为我的反手根本没有进攻性,只能推挡,只能很无力的削球,连我自己都觉得那是特别的软肋—当然我本来就没有强项,这个软肋的意思是弱项中的弱项,老是被人攻击眼睁睁地受人欺负。不是我没有学过反手进攻,我是学单反的,当初学这项技术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的追求,大约是看着费德勒的单反很潇洒,加上想当然地认为单反技术对脚步移动要求可能会低一点,我正好有脚步迟缓的毛病,于是就懵里懵懂地学了单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掌握不了单反,命中率很低,战斗力很弱,实际运用更少,久而久之几乎不敢用。后来学了反手削球可以回击打向我左边的来球之后,更加不会使用单反。
但是单反是我痛。那一日,我跟着一位小教练打球,我在琢磨我的单反技术。小教练指出我的问题:握拍的手肘部抬得太高,正确的动作应该是在不持拍手牵引下球拍后拉,持拍手全放松,保持手腕的固定,肘关节的弯曲,切不可完全伸直,肩部完全随球拍转向至身体侧向球网。击球时持拍手向前挥动球拍同时必须保持手腕固定,依靠肩部及前臂肌肉向前由低向高牵引球拍。击球点的位置,球拍必须于身体的前方。
小教练的话让我琢磨了半天,我终于明白以往我的问题怕是出在引拍过程中,因为持拍手的肘部抬得过高,所以我的挥拍基本上是水平的横向运动而不是由下往上由低往高的挥击。这里关键是问题是我步法。一些教练书上说“在来球角度不大的情况下,正、反拍击球大多采用‘关闭式’步法,即以前脚掌为轴,另一脚向前45度跨步,以形成击球步法。”关于关闭式步法,有的教练书上说的更明白:所谓关闭式站位即面对边线肩膀正对球网。由于没有采用正确的关闭式步法,我的身体基本上面对来球的,形成了开放式的站位步法。其实,我的步法严格讲也不是开放式的,因为所谓的“开放式”步法,除了两脚平行站立之外,关键的是以右脚掌为轴,转胯转体形成击球动作,我显然只有平行站立而没有转胯转体,身体形不成击球的动能。
这样的思考结果又让我有些沮丧,不管是关闭式还是开放式站位,如果说脚步的动作因为站位问题如果还能够解决的话,而转胯转体的动作对我这个虎背熊腰的人来说并不容易,以前就有教练指出过,我击球时手上动作不错但是腰部转动明显不够。今后要训练的当然还是腰部的柔韧度,这老腰要是能够转动起来,击球力量会提高许多,单反的成功率和进攻性也会增加许多。
总结一下,要练好单反,首先要站对步法,即采用关闭式步法面向边线,肩部朝向球网;然后在引拍时尽量控制好手腕,微曲肘部,剩下的问题就是掌握好击球点,盯住来球,自下而上地挥拍猛力一击。还需要补充的是,以往我的另一个致命问题不敢尝试使用自己的新技术,好像觉得自己的技术不熟练,用出来要是不成功会被人笑话。我想,今后的比赛或者训练中,需要的是更大胆更不要脸,哪怕打得不好,哪怕出界或者下网了,当然,还要准确被人嗤笑。这一点,还真得放下架子,收拾起所谓的脸面。要想到,如果左手老是露出破绽被人攻击毫无还手之力,照样也是难堪至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