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汽车/试驾 |
分类: 旅游 |
今天在途胜论坛上看到了一个测试题,觉得有趣,就搬来试试。试题主要测试开车时司机眼睛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以此判定驾龄。
1,直钩钩地盯住正前方
2,还经常性地看看仪表盘和档位
3,拐弯并线时能够看后视镜
4,会车时能看清对面来车的号牌
5,时不时地跟身边的MM进行视线交流
6,能够对行车电脑一目了然
7,乐于欣赏120度视线内的路边景色
8,能够根据前方100米以内的路况采取最佳措施
9,变换车道时习惯性地看后视镜
10,能够对周围的车及/或其驾驶员发表评
11,能够对后车内MM的相貌做出判断
12,能够只看后视镜倒车
13,能够一边开车一边发短信
14,只看新近设立的交通指示
15,只看探头而不看指示
16,不知道看什么或者别人不知道他在看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做过类似的题目,我也试验了一下。当然不能当真,因为其中的一些标准只是一些描述性的话,很不能定量,比如什么叫“直勾勾地盯住前方”,什么叫“时不时和身边的MM进行视线交流”?这些都很难量化,而既然这些指标不能量化,只是一些很有趣的说法,那你有怎么能够确定驾龄呢?
但是,这样的判断又是有实际意义的。事实上这大约是每个驾驶者都会经历的过程。端坐驾驶座,手脚僵硬,脖子梗直,目不斜视,直勾勾地眼盯前方的的确就是初出茅庐的模样。有时候我们坐在刚刚拿到驾照的驾驶员旁边时,总会哑然失笑,有些不屑有些暗自嘲笑。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忘记自己第一次坐在驾驶座上同样尴尬的熊样。至于这样的模样在什么时候结束,也就是说会做出这样的动作的驾龄就是小于1个月的驾龄这样标准那就不那么科学了。事实上很多人特别是一些MM(最明显的其实是那些中年妇女)在开了很长时间之后依然会那么紧张拘谨,依然不能旁骛。
同理,要说到“变换车道时习惯性地看后视镜”,关键是“习惯性”这个词。很多人会看后视镜,教练就是这样教的,偶然看看,或者在被别人提醒之后,或者是后车有了警告之后才想起来看后视镜,这不难做到。关键的是养成习惯。而且看后视镜习惯的养成往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常常看见很多所谓的老驾驶员也往往会很随意,忽略了变道前看后视镜的细节,最后造成险情。所以,测试题中确定能够养成这样习惯的驾驶员驾龄在3—4年就有些不那么令人信服,事实上,养成这样的习惯,或者说习惯成自然,每次变道都会自然而然地下意识地看看后视镜,然后根据所见所闻决定是否变道,这是需要较长的时间的,如果所需时间短就说明这个人有较好的驾驶安全意识,简单说是好驾驶员的好材料。反之也然。
“只看探头而不看指示的,9--10年”大约说的是能够一边飞速驾车,一边发现测速的探头,根据测速来控制自己的车速。要是没有测速探头,即便是标明限速100迈,他照样可以飚160迈。敢于这样做,的确是老油子,但是却是个没有安全意识的老油子,既不能提倡这样行为,最后也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还有,“不知道看什么或者别人不知道他在看什么”其实说的是这个驾驶员在心理素质方面有了很好的修养,面对复杂的路况和车况能够处惊不乱,临危不惧。这样的历练其实和时间的长短不完全一致了,因为有些驾驶员即便开了一辈子的车都做不到这一点,而有的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很好的做到,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每一个驾驶员都有的,这需要一定的天赋。
你也来试试,只要有正确的理解,相信对你驾车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