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 |
分类: 旅游 |
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采取正确的措施面对它。
自打准备西藏之旅的那一刻开始,有关高原反应的话题一直萦绕着我们。我们的各项准备也是围绕怎么样应对高原反应做起的,那几天就忙着上网查找资料,了解高原反应的基本情况了,待作了一些案头工作后,就又忙着采购该预备的药物,按照网上提示的,我们采购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药物,一些常见的药物比如防治感冒、肠胃炎的,麻烦的是网上一致推荐的红景天在本地并不常见,找那样的药不容易,最后好歹找到了,价格还老高。不过为了安全上高原,还是买了。说实话,该准备的,能够想到能够采购到的药物和装备都齐备了。剩下的就是迎接真正的缺氧环境中的考验了。
在将自己真正投入高原缺氧环境之前,该认识一下什么是高原反应了。
据权威的资料,所谓的高原反应就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我们一行大小十个人,我对他们的情况有一些简单的分析,首先说我们3位男主人,另外两位比我年轻得多,欧兰德生于70年代,平时经常打篮球,球技不错,身体素质也很好,上高原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瑞虎虽然是60年代中期生人,算是步入中年了,但是他十年前就来过西藏,在那曲地区采访过援藏干部,算是有丰富的高原生活经验,加上运动不间断,训练有素,上高原也不成问题。相比较起来,我自己心里却是没底。虽然说我从小就算是运动爱好者,以后也一直没有停止喜好的运动,早几年篮球羽毛球还都能够上场,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体重增加,运动的量的确减少了好多,羽毛球不打了,篮球也怕受伤放弃,只有每周3—4次的网球还在坚持,但是我们的网球实在是休闲的网球,强度小,对抗也不激烈,能够有多大的健身效果,我自己也说不上来。这样的身体素质,这样的体力水平能不能适应长途驾车,能不能经得住高原缺氧环境的考验我心里是没底的。
早到的高反
其他人却各有不同,家里的领导也很难说,也是体重偏大,加上平时也不怎么锻炼,去年开始做一些瑜伽,参加健身房的跳操,到底能够顶多少事也是未知数。儿子和外甥加上瑞虎的儿子正是青春年少,壮得很,应该没有一点问题。瑞虎和欧兰德的夫人身体看上去有些瘦弱,但是人不可貌相,人瘦但是筋骨气好也是常事。倒是欧兰德的宝贝女儿才9岁,身体也有些单薄,能不能抗得住高反让人担了一份心。
如此这般的一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确不好带。考虑到此去雪域路途万里迢迢,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殊能逆料,于是我们几位驾驶员就有些沉重和隐忧。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第三天晚上,当我们下榻在西宁省军区招待所的时候,就在只有2200米左右海拔的地方,“欧兰德”的夫人首先出现了高反的症状,看她的嘴唇有些发紫,自诉也有些头晕,看来,高反比我们预料的来的早一些。这让“欧兰德”和我们大家都有些暗自担心,虽然话没有说出来,也相信这仅仅是一点小小的反应,属正常状况,但是毕竟这里只是青藏线的一半高度,前路漫漫,几多艰难。
当晚,我在用手机上网写博客,把我做途胜首保时的公里数由3300多公里错成了33公里,这实在是手机上网写博的难处,我戏称脑子有些发昏,算是提前到来的高原反应。后来好友老克在网上留言,说你在2200米高反,不会吧。
第一次面对高反
不过这句玩笑话五天后竟然成箴言,容我后面慢慢再叙。先说高反的第一次来袭吧。我们十个人中第一个被高反击中的是“瑞虎”的夫人。那是在第六天,我们真正上了青藏高原之后,在经过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沱沱河保护站,她腹中不适,需要如厕,于是走进了保护站简陋的茅房,经过一番挣扎好像没有如愿,只得重新上路,继续行车后不久,瑞虎将车子停了下来,夫人开始呕吐了。我们一阵忙乱,又是吃药,又是慰问。好在情况不严重,休息了一会就好了,我们继续沿着笔直宽阔的青藏公路前进。这第一次的高反袭击,让我们都有些措手不及,“欧兰德”从药箱里取药时还不断地翻看临行前医生写的医嘱,很有些手忙脚乱的。“瑞虎”陪着夫人蹲在路边,一边用手轻轻地拍打着夫人的背,嘴里不停这安慰着她,儿子则在一旁忙着看药物的说明书,这一个场景让我们觉得很温情,虽然是高反不适,但是我觉得由家人在一旁呵护,悉心照料,那高反带来的难受也就减轻了一半了,我一直后悔没有将这个画面拍摄下来,一家人的自驾出游,遇上这样的事情也是展示温馨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了。
好在这样的事情在青藏公路上只次一次,后来到了著名的唐古拉山口我们忙着下车拍照留影,连“瑞虎”也携夫人下车了,“欧兰德” 却要大小两个美人都留在车上,嘱咐她们少动,保存体力。
就这样,三辆车十个人安全地抵达了拉萨,虽然我们到拉萨已经是第七天的凌晨一点半,这一天我们行车1200公里,总共开车21个半小时,从格尔木一口气跑到拉萨,身心都有些疲惫,但是,这一夜,我们大家都很开心,睡眠都好,几乎没有什么高原反应。看来,在格尔木休整一天适应高原环境,从青藏公路慢慢上升让我们的身体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做法还是英明的决策。
第七天的早晨睡到了自然醒,尽管我是在凌晨4:30分才睡下的。我在那天的博客里这样写道:21小时狂奔高度紧张的神经经过4小时睡眠的舒展,感觉不错,一觉醒来,已经沐浴在拉萨和煦的阳光中,神清气爽,高反并无,顿觉欣欣然,拉开绛红色的窗帘,不禁轻轻说一声:拉萨你早,西藏你好,我们来了。
在拉萨的第一天过的非常忙碌,充实,兴奋,好奇。修车是第一件大事,算是基础性的保障工作,必须做好。到布达拉宫广场前留影,向巍峨的布达拉宫行个注目礼,算是向拉萨报到,告诉这里的每一个人,我们经过5000公里的跋涉,终于来到了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来的这个神秘陌生而又熟悉的所在。下午我们有忙着逛了逛八角街,感受这里的商业气氛和空气中飘荡着的藏香的气息。晚上,瑞虎的同学又在著名的雄巴拉大酒店用隆重的藏餐招待我们,让我们不光将新奇的藏族饮食装进口腹,还将藏文化装进了我们的脑海。这一天的最后一个集体动作是将车开到布宫广场的左侧,我们摆出各种造型,摄下我们最满意最有神采的一瞬间。这天我真的感觉拉萨的白天很长,到了十点钟仿佛还有天光。这一晚我依然睡得很晚。
我的高反经历
不过,高反就在这样兴奋中不知不觉来袭。第二天,也就是我们出发之后的第八天,我终于品尝到了高反的滋味。
按照行程,这一天我们将前往珠峰脚下的定日。这一天一出发,我就感觉有些不对,头有些重,有些发蒙,眼睛看东西也有不那么特别的清晰。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我有了高反了,只当缺觉,只要像以往一样,熬过最初的几个瞌睡,或者干脆休息一下,就没事了。可是这次不行,犯困,老是感觉到需要补觉,用了以往的几个方法比如吃点东西喝点水再或者是嚼一颗话梅,让酸酸的感觉刺激一下自己,这几招都使了,都不灵,依然有些头重。我让领导替我开一会,我想休息一下,但是不行,很警醒,领导的车子稍有不稳,或者超车不当,尽管我闭着眼睛,但是仍然能够清晰的感觉到,所以根本不能入睡,以往只要我静下心来,只要能够打上一到两个瞌睡,我就又能精神抖擞,干劲百倍,可是现在这一切都不行了,我只好还是将领导换回来,前往日喀则的道路不安静,就在我们出发后不久,在拉萨至日喀则路上,一辆旅游客车翻进拉萨河,17个游客殒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重新握上方向盘,但是脑子有些发晕的情况没有减轻,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甚了。这时候,前方正好有一辆货车在行驶,上面装的是牲畜们吃的稻草,由于稻草比较轻,车子装的很满,两边的稻草都垂挂下来,所以整个车就只能看见稻草,看不见车了。就是这辆车,我盯着看,看着看着,眼睛里出现了幻觉,我觉得那不是一辆汽车装着稻草,而是一只巨大的羊在公路上跑。
那一刻,我突然惊觉起来,这可了不得,我意识到我不能再开车了,我要马上停车休息。在和前车瑞虎和欧兰德商量后,我们找了一个靠近江边的开阔地带停下车来,“欧兰德”送来了一颗治疗高反头晕的特效药“百服宁”,说是网友们推荐的有奇效。我服下后躺在车子美美地睡了半个小时,一觉醒来,精神倍爽,头也不晕了,幻觉也没有了,一切症状都消失了。
后来,我总结过我这次出现高原反应的原因。按照正常情况,我不应该出现高原反应,因为拉萨的高度只有3500米左右,前两天没有反应说明我还是能够适应这样的缺氧环境,之所以到了第三天才有迟来的高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睡眠严重不足。从格尔木出发的那一天算起,连续两天48小时我只睡了不到9个小时,而我又是一个特别需要睡眠的人,晚上睡觉晚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中午一定要补觉。来西藏之前也看到过关于一定要有充足睡眠的教导,但是我没有在意,看来这样的话还是经过检验是对的,我不能违背科学。
这次高反的经历是终身难忘的,是西藏之旅的特殊收获。以后,我每次告诉别人西藏行的注意事项时,都会特别指出,千万要休息好,吃好喝好玩好别忘了睡好休息好。
克服高反还应该注意的就是要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及时补充水分。必要的缓解高原反应的药还是要吃的,比如“高原安”就很好。这些东西吃了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肯定大有好处,起码在心理上有些安慰和依靠。另外,我对网络上说的尽量少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绝对禁止这样的教导心里有些不那么赞同,到了高原固然不能随便参加激烈对抗的比赛,但是适当地运动还是可以的,包括日常生活必须的劳作也不能因为怕高反就给省略了,当一个蜷缩的延年龟。在我看来,只要没有不适应的感觉,没有得感冒等疾病,适当地运动和按照常态做出自己的行动,还是安全的。如果真的有了什么不适再停止运动,或者降低强度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因为怕高反而把自己禁锢封闭起来,这一方面也不一定解决问题,要是你的体力身体素质不注意对抗缺氧的环境,那么,即便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也会有高反的症状,另一方面,要是你来西藏是旅游或者工作,因为这样不敢行动岂不扫了雅兴,耽误了工作?
最后告诉大家,此后我们大小十个人都好了,就连最小9岁的小美女也经受了考验。不论是在54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还是住在4700米的那曲,我们照样吃好喝好玩好。
高原反应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不过也要认真对付,既不能被吓住了,也千万不要大意了。至于怎么对付高反,网上有的是攻略,我就不照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