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游 |
说起来遗憾,在西藏几天,都是行色匆匆,走马看景,满眼是浓郁藏族风情,包括服饰,言语,行为,还是就是满是高原深色的肌肤,这一切与我们在内地的想象,以及在其它影视和摄影作品中看到的别无二致,对此,我们充满着好奇。藏民对我们,对所有来之外地的客人总是友好的,被没有特别的不快和排斥,这一点不论在拉萨还是前往珠峰大本营途中的扎西宗,只要我们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表示祝福,他们都会很友好的回礼,大部分藏族同胞都是彬彬有礼的。
但是,说实话,这样的有礼也好,这样的交流也好,还是非常粗浅的。来到西藏,我们内心总希望能够走进藏民家,走进普通藏民的生活。而且是不经意,没有事先安排的那种。尽管这样有些突兀,网上也有说这样不太好,有些搅扰他们,但是我们内心还是渴望的,毕竟他们的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所不了解不熟悉乃至有些神秘的。
在回乡的第二天上午,我们的这一个愿望在不经意间实现了。说起来,我们还得感谢西藏交警实行的限制车速的政策。出了拉萨不久,在交警的限速卡点,我们领到了第一张限速单,上面写明在多少时间之后达到下一个限速检查卡点,这个限速一般在70迈之下。这个政策虽说出发点是为了压事故保安全,但是方式有些简单和没有科学性和很强的操作性。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给了行车者很大的麻烦,我们不得不降低车速。为了消磨时间,欧兰德突然提议我们何不利用这个时间找一户路边的藏民家走访一下?好主意,我们赶紧在青藏线两边开始逡巡,终于在一个叫昂仑村附近找到一家相对独立的藏民,而且车子也可以开进去。
当我们把三辆车子开近这户藏民家的时候,主人已经热情地迎出来。这是一个很年轻很英俊的小伙子,虽然汉语不好,沟通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大致意思能够明白。攀谈之下,我们知道他叫丹增,家里有7口。父亲已经过世,还有老母亲,老婆和两个儿子,还有两个兄弟,但是我们怎么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两个兄都出去当了喇嘛还是其中一个当了,只是感觉言语之间他对兄弟当喇嘛还是很自豪的。
丹增很热情,把我们迎进家里后,介绍了他的老婆顿珠和大儿子格桑,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还在襁褓之中。她的老婆顿珠在我们看来还是长得很漂亮的,高高大大,眉眼清秀,虽说面部因为长年不洗涮的缘故看起来有些不那么清洁,但是比起我们见到的很多藏民妇女来说,已经算是很整洁的了。也不知道是他家的门风还是藏族的规矩,或者是不会说汉话,顿珠面对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一个劲的微笑。大儿子格桑拿着我们送的文具很认真在查看,小儿子被母亲生生叫醒,但是也不哭闹。我突然发现,藏民小时候的皮肤其实是很白皙的,就像奶酪一样,长大后常年阳光灼照,造成了黝黑透红的刚毅颜色。
不一会,丹增的母亲回来了,她是去挤奶了。丹增家共有100多头羊,80多头牦牛,该干的活也不少,所以母亲一大早就得去忙活。看得出来,丹增家条件还不错,家里还有一辆农用车,家里的家具床被之类的也还很新。丹增母亲热情和我们打招呼,丹增则摘下了晾挂在竹竿上的牦牛奶片请我们品尝,还热情地要张罗酥油茶和牦牛肉,我们连忙谢绝。
丹增一家的生活是简单的,也是宁静的。当我们告别这户藏北人家,主人挥手依依,我们也一步三回头,我们希望将这户沉浸在斜射朝阳中的普通藏家收藏进自己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