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游 |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对西藏的向往大约可以很多方面展现出来。比如他去西藏的次数,比如他呆在那里的时间长度,比如他对文化的热爱,比如他对西藏的建设做出的贡献。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一行十人,用什么方式来集中对心中圣洁土地的神往呢?我想,21个小时马不停蹄的狂奔,算是一种付出,算是一种心情,算是对西藏的第一个崇拜。
时间表
2007年7月17日,凌晨4点从格尔木市区出发,沿着109国道一路行进。次日凌晨1:00抵达拉萨市民族北路的香溢大酒店。简单统计:单程1100公里左右,耗时21个小时。
路线
路程:十分简单,109国道格尔木至拉萨,途经昆仑山口,不冻泉,五道梁,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等。沿途风光极佳,有人说进藏最美的当属川藏,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各有千秋,各有美妙,当然个中滋味相信每个人都能够琢磨出不同的情趣和涵义来。
说到线路,有人非常推崇川藏线和滇藏线甚至新藏线,认为那是自驾游的上上之选,理由是有一定的难度,充满挑战,沿路风光也好。而青藏线过于平淡,对自驾来说没有多少艰险,缺乏刺激。这话在我看来,有些偏颇。作为横断山脉的一部分,经四川或云南进入西藏当然会经历大起大落,跌宕惊险的乐趣,但是,这样的危险有时不在驾驶本身,这两条线路最大的难度还在于雨季的泥石流和塌方,有时遇上了这样倒霉的事情,即便是最好的悍马车,最有经验的越野驾驶者也无能为力,望路兴叹。而说青藏线简陋无奇,这实在也有一些误会。它的难度一在海拔高,一般人沿此路进藏会有比较严重的高反,这是对人的体能和经验的考验;难度之二在线路的车辆繁忙和养路之间的矛盾凸出,进藏的物质大部分都沿此路,重车大车长车多,不断对驾驶者来说如何安全快捷地与之交会也是需要极大的技巧和勇气的。另外这样重车的碾压对道路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应该说青藏线的一半以上道路比较平整,能够跑出速度,
但是另一半就不太好,波浪路、搓板路、U槽或称脊背路,水泥破版路,坑洼路都不在少数。尤其是波浪路,对较高速度的车子来说,要是把握不当,那是很危险的。今天上午我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危险。遇上一辆拉萨开除的客车与我交会,因为对方速度较快,我注意了与之错会地相对距离,可是忽视了自己车道的路面,那是连续几个大波浪,我不及刹车,整个车子就被抛向空中,来个一个大摇晃,幸好我把握住了方向盘,车子左右上下运动后也没有失控,只是把乘客们吓得够呛。
但是今天的另一次历险也和青藏线的烂路有关。一个个小桥面竟是我新车的梦靥。由于重车碾压,这里的路面形成了一个U槽,中间高出很多。开上这个桥面时我正在喝点饮料,一手拿水杯,一手握方向盘,等到我发现这个高出的脊背时,已经来不及刹车,途胜车的底盘本来离地间隙很大,将近20厘米,但是在这样的U槽路面前毫无办法,只听得一阵猛烈的撞击声,途胜的前面就像犁地一样耕了过去,跟着后面也有刮碰,说时迟,那时快,整个过程也就一瞬间,脑子根本来不及控制,事情就是这样惨痛地发生了。后来经过检查,前保险杠没有问题,就是发动机护板被撞破了,这个护板也有严重凹陷,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对车子的其它方面有没有影响,从以后的行使情况看,车子本身好像问题不大,但是心理上受损巨大,重新上路后我就不敢再加油门,感受车子就上不了120迈,心里老是惦记着是不是还有更为严重的隐患,盘算着明天这么去4S店修复。考虑这件事,本来应该是我自己开车分神疏忽所至,这是主因,要是小心翼翼,就不会出事。当是,另外的原因还是在养路护路上,这样严重的U槽路面不会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不能将青藏线的所有坑洼都填满,也不应该再留下这样严重的路患啊,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基本生活
除了大小方便,下车加油,拍拍照片,21个小时基本都在车上,只是其中大约半个小时因为等限速,下车玩了点游戏。这样的汽车生活:一日三餐全部在路上,不开车的睡觉休息,简易路段领导们亲自上阵换换手,其余路段正驾驶员赶路。将来要是技术发达,或者是时间实在紧迫,那就再能够更彻底一些,也就是将大小便也搬到车上:这样做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节约时间,二是卫生—现在路上的大部分厕所都龌龊不堪。
高反
青藏线的高反其实还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一行十人,除了两位美女领导有些反应,包括呕吐等之外,其余的基本没有问题,虽说有人说突然有时有瞬间的天旋地转,但是很快消失。我也还好,虽然说体重大一点,行前有人质疑能不能完成行程,但是今天我对自己还是打了高分的。虽然按照领导说法,也有一些高反的症状:比如腹内多气有些膨胀等,这些我都符合了,不过我坚持认为一天三餐在车上这是我肠胃闹问题的关键而不是高反。再加上为了增强体力,喝了红牛或葡萄糖加水稀释,这样乱七八糟的食谱不闹肚子才怪。
对付高反,我们是做了精心得准备的,瑞虎老大也作了及时的详尽的抗高反的技术辅导。我们在出发前一周开始吃红景天,昨天开始吃高原安,其它药品也准备了一大堆,包括速效救心丸等,领导说用不了那么多,我说有备无患,哪怕带回来,像我们买的四个氧气罐,怎么带上来,又怎么完整地带到拉萨。
(未完。实在有些困了,休息好了再接着写吧,照片也一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