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备忘录之四—母亲的梦

(2007-06-23 23:44:24)
分类: 记录

高考备忘录之四—母亲的梦

 

昨天晚上对不少家长来说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当中的不平凡的一个,高考分数昨晚公布,一时间几家欢乐几家愁,尽管都已经有过估分的考验,尽管也知道一切不会改变,最积极的心理调整方法就是顺其自然,面对现实,但是在得知分数的那一刹那,考生自己,家长们也是难免紧张,有喜出望外的,有坠入冰窟的,有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的,也有恨铁不成钢垂头丧气的,那真是五味杂陈,感慨系之。

 

我的好朋友G君依靠了在招生办的亲戚帮忙,提前到了中午就知道宝贝儿子高考成绩。他立即打来电话,听他在电话里的口气,我就知道他对结果很意外,很满意。晚饭邀约了几位好友,开了尘封十几年的茅台酒,痛饮了几杯,尽管他说医生在为他做调理,本该滴酒不沾,可是这样的日子,这样的喜事,他还是破例了,觥筹交错,满脸喜气。

 

我们真的为他儿子能够考出好成绩而感到高兴。他的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生过一场不小的毛病,也许在一般的孩子来说能够做到的事情和取得的成绩,对他儿子来说就显得困难了许多,难得了许多。G君的企业办得红红火火,虽然说是白手起家,创业艰难,可是到了现在企业产值超亿元已经上了轨道,日常管理运转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打理,夫人掌管企业的财务大权,他自己则悠闲自在的很。要说这几年有什么心思就是儿子的学业。中考时成绩不那么理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送进了重点高中,聘请家教,请班主任重点关照,尽量为儿子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他们夫妻俩煞费苦心。

 

眼看着高考最后的冲刺,成败在此一举,儿子和两口子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说企业上千万的投资决策时都没有这样大的精神负担,投资失败了还有翻本的机会,还可以接着来,即使是从头再来心里也很有信心,可是这样的考试,我们有劲使不上,想帮帮不了,干着急。

 

G君夫人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她说儿子虽然从小身体就不好,但是,对我们来说不光是家里添了一口人,多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儿子出生就像是上天突然拜托他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惊喜,就是从儿子降生那一年开始我们的创业迈上快车道,从此好运不断,一马平川,青云直上,G夫人说儿子是他们福星。

 

昨天的酒桌上,微醺的G君很动情,他说中午时分,我还在焦急地等待着招生办亲戚的电话,12点左右,他的电话终于来了,我唰地站起来,接电话的手有些颤抖,心跳明显加快,电话那头说恭喜你了,你儿子成绩不错,上了三本线了,和他自己估的分差不多。听到这里,我顿时瘫坐下来,浑身感觉松软,嘴里长出了一口气。旁边的夫人忙问我怎么样,我说没问题了,我们的愿望达到了。她也很激动,眼泪立即流出来了。

 

听G君说到这里,我们大家都没有出声,场面有些安静,稍顷,另一个朋友举杯提议大家共同再满饮一杯,为孩子,也为辛苦劳心的家长。

 

回家的路上,我感慨地很,我是高考过来人,197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没有考上,第二年再试终于考上,借着G君的美酒,“金榜题名”的那一刻全都想起来了。

 

1978年的高考很粗糙,成绩也普遍很低,那时候还不分重点分数线和非重点分数线,全部考生只有一个分数线,记得那时的分数线很低,文科好像只有280分,这个分数线在今天看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我的成绩是310分,最后被一所师范学院的分院录取了。

 

那时候考上大学的还不多,我们那一届高中毕业全镇两个中学共有四个平行班,只有我一个人正儿八经上了大学,这也算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母亲很高兴,专门备了两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分享喜悦。母亲在席间忙着招呼客人,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不过私底下母亲对我说前几天没有发榜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考中了,不过学校不太好。她还说这是有预感的,母亲说你在家复习,我看你并不特别用功,虽然有时候你好像在看书,但是要是我们在外面有什么动静说什么新鲜好玩的事情,你立马会出来听,有时还会插嘴表明自己的观点。这说明你的复习并不专心,没有用上全部力量。不过我还是相信你能够考上,即便是不太那么高的学校,也是好的。

 

母亲是个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她和父亲一样尽管对子女的期待很高,但是从来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我只是隐隐地能够感觉到。她平素也只会说你们再也不要像我们一样当个睁眼瞎,一字不识。我们知道就这样简单的要求来说,我们早就达到了,但是,母亲的愿望显然不止这些,这一点从我考上大学之后母亲欣喜的模样就可以看出来。我想满怀希望存于心底,没有直接暴露出来,这是她不想给我们太大的压力,也许是她明白,自己的子女是什么样的材料,能够达到怎样的成就,这一切也都在冥冥之中的安排,不用施加更大的压力,该有的就有了,不该有的再怎么折腾也是瞎忙活。

 

从这一点上说,母亲的平和心态还是充满了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哲理思想,如今的家长们还真的可以从我母亲那样的老一辈人那里汲取有用的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