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备忘录之一—家有考生

(2007-06-07 16:19:50)
分类: 记录

高考备忘录之一—家有考生

 

今天是2007年高考的日子,数以千万计的考生决战考场,一拼前程,战斗之惨烈令人心悸。

 

我的两个姐姐的孩子都经历了高考了,如今大学都已经毕业,一个在深圳,一个在省内一个城市的安全局当公务员,都很有出息。他们高考时,我也没有给予太大的关心,因为他们本身的条件都不错,正常发挥了都有希望,所以就没有管得太多。事实上,高考的事情包括后来的录取,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使上劲,帮上忙的,竞争激烈之下,唯有考出理想的分数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今年妹妹的儿子要上考场了,这就有些担心。小外甥打小很懂事,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但是在读书方面错过了最应该打好基础的时机,一些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拉下了好多,因此也就很难跟上后来中学的课程。中考时成绩不理想,后来勉强进了省属重点中学,但是成绩多在中下游,估计要上二本都有些困难,除非超水平发挥。我妹妹夫妻俩都很着急,也浑身解数都用上了,就是不见效,补课,加营养,说服教育苦口婆心,外甥也很懂事听话,说要认真读书,就连痴迷的篮球都很少去打,可成绩就是上不来。

 

外甥就读的省属重点距离城里有将近30公里左右的路程,平时住校封闭式的教学,从去年年初开始,为了让儿子能够静下心来多读一点,休息好,妹妹把他接出来住。起先安排的地方环境不够理想,本来很安静的一个住宅小区,住户也不多,可是偏偏邻居有一个很特殊的癖好,喜欢将电视机的音量开到最大,也不知道是他们自己的耳朵背,还是另外的原因,反正一到夜晚,整幢宿舍上上下下都能够清晰地听见他们家在看什么频道的什么节目。其他住户特别是初来乍到的,根本不能适应,只能到了他们家的电视娱乐结束了,别人才能放心就寝。无奈之下,妹妹只好另寻住处,在一个朋友家安顿下来。

 

昨天我打了一个电话问问外甥备考情况怎么样,妹妹说还能怎么样,现在大局已定,就是希望考出平时应有的水平呗,不要连平时那点分数都达不到,那就更惨了。是的,到了临考,就考生的知识水平来说已经是铁板钉钉,不可能再来一个知识的补充,不懂得来个解答释疑,但是,如何应考也是很要紧的,不能压力过大,也不能没有压力,这样的拿捏做家长,做班主任老师的都只能凭经验。一般说,独生子女的家长都没有经验,即便自己有过高考的经历,但是那都是多少年之前的事情,时过境迁,翻天覆地。那时候自己的体会教训想不想得起来是还不一定,即便是回忆起来,也未必能够解决现在孩子的问题。所以,结论是这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来自考生自己,靠自己揣摩,靠自己领悟,靠自己调整。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考前辅导最好能够通过考生自己的体会加以消化理解,否则也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我一个好朋友的儿子今年也参加高考。全家总动员,如临大敌。他的企业做的很大,家道殷实。儿子是掌上明珠,但是学习成绩一般。这几天临考了,家长也是一脑门子官司,辛苦紧张的很。前几天我看见了那个漂亮的女主人,几天不见,整个人瘦了一大圈,询之,答曰睡不好觉。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很早起床,比公鸡打鸣还早;中午要接回来休息,然后守着儿子睡觉,不能睡过头;晚自习后又要把儿子接回来,洗洗涮涮,伺候儿子睡下已经夜半时分。虽说家里有保姆,可是这儿子特别贴心,许多事情都要妈妈亲自动手儿子才放心。本来接送儿子有专职驾驶员,可儿子说一定要妈妈接送。这位考生妈妈说这样的事情,这样关键的时候即使再累也心甘啊。好在时间不长,过了这几天就放松了。

 

高考越来越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参战的当然有考生自己,他们是主力军,攻城略地都得靠他们,要是他们实力不济,那么一切也都是白搭。但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和亲友参加了战斗,这些本该后勤辅助人员的非战斗力量也越来越多冲到第一线,他们的智慧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包括考试填报志愿等方面,可以说,他们的指挥越来越靠前。这和我们当年参加高考可是有着很大的不同。3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目不识丁的父母亲只是以期待的目光目送我上考场,没有一句话,就连那几天的伙食和睡眠也没有特别的关照,一切照旧如常。如今回想起来,这样的状态其实很好。我们自觉不会因为父母亲亲友团没有那么多的关注呵护而放松放纵,一切在一种极其自然的状态中复习备考最后上考场,最终其实反而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考出最真实的成绩。

 

世事变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们加入到高考战斗序列,从孩子们成长的角度说,这样的事情是好是坏很难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不是哪一个家长愿意这样做,几乎每一个家长都在经历这样的煎熬。大家都在想,别的家长都这样做,我不这样做,我的孩子就缺失了某些环节,明摆着吃亏,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学最后要后悔。这大约是一种从众心理在作祟。

 

真的希望能够回到当年我们考大学那样的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