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话号码升8位,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祉

(2007-05-18 23:56:55)
分类: 观察

 电话号码升8位,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祉

 

从明天零时起,金华的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号码将升至8位。一同升位的浙江省内城市还有绍兴、嘉兴和台州。据说金华是全国第33个使用8位电话号码的城市,也是全国第11个使用8位电话号码的地市级城市,这11个城市是苏州、南通、徐州、无锡、洛阳、南阳、佛山、东莞、泉州、温州。

 

电话号码升级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它是一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必然对今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地处浙中的金华为例,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需求量打大大增加,目前的固定电话码号资源已出现不够用的情况,电话号码升到8位后,金华固定电话网的码号资源将起码扩大10倍以上,有关方面预测,这样的码号资源可以满足金华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需要,8位数的电话号码足够用30年。

 

当然,所谓的码号资源扩容,所谓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并无直接的感觉,他们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在拨号时,越来越长的号码越来越不好记,越来越麻烦。升位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并不能触手可及,相反,市民们感触最深的怕是怎么将这个消息及早告诉亲朋好友,怎么讲自己通讯录里的号码作相应的修改,自己的名片等都需要更新,这样也很麻烦,那些印制名片的倒是又可以大赚一笔。

 

同时,对每一个市民来说,一个地方电话号码的位数其实也能够满足自己的某些虚荣心。越来越长的号码也意味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升级换代,一种人居环境改善品位提高的优越感油然而生。你想,这年头你要告诉别人你的电话号码还只有4位数,你自己也觉得拿不出手,因为那说明你所处的城市在通讯方面还很落后,还很不上档次。现在升到了8位,和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一样了,实际上就感觉到自己又一次拉近了最发达大城市的距离。面对电话升位时刻的到来,你会这样想吗?反正我是有着这样很功利很庸俗也很低级的想法。但是我的确觉得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回顾我们城市电信事业的发展,电话不仅见证着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提高,也见证着一个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小小电话从无到有,从特殊产品到进入寻常百姓家,它演进的历史,就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缩影。

 

1903年3月,金华开办了被时人赞为“捷于风雨迅于雷”的电报业务,金华电信由此起步。

 

1931年,成立了城镇电话所,开启市内电话通信业务,有了第一部摇把子电话。

 

1970年,开通第一个自动电话局,开始使用自动电话机,市话容量仅为1000门。

 

1986年,电话号码从4位升至5位,长途电话全自动拨号设备开通,市内电话有了长途直拨功能。

 

1990年,电话号码由5位升至6位。

 

1994年,金华市电话号码从6位升至7位,同时所辖县(市)统一纳入金华本地网,统一使用“0579”长途区号。

 

当然,这些仅仅是数字,仅仅是记载的历史档案。对每一个市民,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大约都会有犹新的记忆。

 

我对电话最早的记忆来自我母亲厂里的一台黑色的摇把子磁石电话机。这台电话机就放在厂里的办公室,一般都是厂长副厂长或者那个看上去很严厉的会计掌管,因为需要通过邮局总机转接,所以要是有什么事情要打电话,必须和厂长副厂长会计请示,在获得他们同意之后才能打这个电话。整个过程也不简单,必须先拨通总机,告诉接线员要拨那里,然后放下电话等,至于多久能够接通那就要看距离的远近和运气,从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有可能。一般来说,能不能得到打电话的机会,要看厂领导的高兴,为了省钱,一般他们是不会同意厂里的职工点电话的,职工家属就更加困难。好在那时候也没有多少电话要打,一般稍微远一点,不太急切的事情,都以写信为主,要是有点急事,打电报更方便,因为打电话最大的麻烦是对方也要有电话才行,光是你这边有电话对方接不到也是白搭。很多时候挂了半天的电话,最后被告知那里不通电话。

 

说到电话,其实我所在的地方当年经济还是很落后的。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学毕业之后来到一个山区学校教书的,那时候那个山区初中还没有通电,所以更没有电话,看电视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记得又一次当地村里的一个流氓来学校滋事,我的一个同事被打了,而且打得还很厉害。当时我就想到报社请我的同学来报道这件事,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舆论介入一下,给当地政府和派出所一点压力,尽早尽好地解决此事。可是没想到怎么通知报社我的同学成了一个难题。我在地方距离城里有100多里,现在看这么点路简直不算个事,可要是搁在二十多年前,这个距离就很遥远了。那时候出入山区的公交车每天只有一班,友好是错过了或者挤不上去,你就得改天再走。所以要是自己专门跑到城里请我的同学,那也不现实。可是自己学校又没有电话,无奈之下只要走了十几里地,来到乡所在地好歹打通了电话。此事后来如何处理已经忘记了,不过这一次打电话的经历还是记忆深刻。

 

后来我也进了城了,成了家了。这时候城里的电话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不过当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家里电话要开通国内长途自动拨号功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当时电信局的通告说得很明白,因为引进长途自动拨号系统的技术和设备需要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了不给国家增加更多的负担,需要使用和开通这项功能的单位和个人缴纳开通费,单位是5000元一门,私人电话好像是3000元一户。缴纳长途电话开通费在当地还引发过一场争论,用户们认为这样的基本建设投入应该由政府承担,不应该转嫁到用户身上。他们还例举了邻近几个城市的做法,那些城市就是政府买单,市民开通长途电话只要交几元钱的手续费。

 

今天看来这样的争论还是有些意义的,起码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应该分解到用户身上。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当然这样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后来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当地修造一座贯通城市南北的大桥,资金不够,就开始向每一辆公、私车征收大桥建设费,而且这个费用不低,每一辆车大约是一次性5000元。这个事情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出租车司机还曾经带头静坐闹事,最后还是被政府弹压下去了。说实话,那时候,电话和车辆一样都不是很普及,家里能够安装得起私人电话的话不多,一般都是有些身份和家道还不错的人家,私家车更少,一般都是企业的老板,所以这些明显不合理的收费和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尽管有一些人反对,也是无人喝彩,掀不起更大的反对浪潮。

 

再往后,电话的发展更是到了突飞猛进的时代,电话普及率在以几何速度增加,电话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须臾不能分离的科技手段。至于电话机本身也在体现科技进步的成果,原有的拨盘式的电话机被无情淘汰,因为这个拨盘慢腾腾地拨一个号回转一圈,急死人。

 

再往后就是什么BP机大流行,移动电话流行后BP机又被无情地淘汰,现在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用座机电话的也便少了,有的家庭甚至拆了家里的电话机,专门安装小灵通或者移动电话。科技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想象,任何一项科技发明创造的使用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来了一个新鲜的玩意儿,把电话、手机小灵通都该替代了。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距离升位的零时还有几分钟。我明白,我现在已经在享受现代高科技带来的福祉。当然,我们不会也不需要明白这样的科技进步需要多少技术支持,需要多少人艰难的攻关和辛苦的付出,我们唯一明白的是,这样的科技享受一定只是未来很多享受中的一种,未来科技带来的享受会越来越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