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有人力挺朱军的“家父门”

(2007-04-26 15:53:14)
分类: 电视
 
为什么有人力挺朱军的“家父门”
 
自从朱军出了“家父门”丑闻,关注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其实我并不太在意这个事情,因为它本身不是多大的错误,最多算是一个口误。既然是口误那就说明只是一时的失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主持人就是说话的机器,一天到晚,一年到头要说多少话?说的内容又涉及到多少知识领域,关乎多少人际关系,这其中又有多少是他们自己不熟悉甚至陌生的知识点,所以偶尔说几句错话,用错几个词,我们还真的要原谅。这和姚明刘翔的体育比赛一样,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不出差错,要是真的是那样永远保持完美无缺,那就不是人而是神仙了。
 

不过,这并不是说上述错误就不是错误了,体谅原谅他们的错误就意味着要抹杀错误。恰恰相反,作为出现错误的本人和他们的拥护者要正视已经出现的错误,绝不能为之辩解为之掩饰,或者干脆要将错误说成正确的。在网上,在我的博文的留言里,很多人在扮演者力挺朱军,为朱军解释开拓,甚至鸣冤叫屈,这就有必要说道说道。

 

关于朱军是不是口误的事情,我不想展开讨论,因为这是个常识性问题,家父,家母,令尊,令堂之类词汇是有固定格式固定含义固定用法的,不算非常生僻,也没有什么歧义,这仅仅是一个来自古汉语,口语说起来很文绉绉的一个词。这一点,稍有一点古文底子的人都知道。有人硬是要解释,硬是要把它说圆了,说朱军说家父是指“您的家父”,这就更说不通,更有点滑稽了。本来这只是一个口误,一个不那么大的错误,现在有人苦苦为之辩解,就有点欲盖弥彰,越描越黑的味道了。

 

说到朱军出现这样口误的原因倒使我想起了一桩往事,一个有些笑不起来的笑话。那时候我在山区的一个学校当教书匠,学校有一个校工是炊事员,很年轻,但是文化程度不高,小学都没有毕业。他的父亲是一个右派,文革中吃尽了苦头,后来平反了年纪也大了,就让自己儿子顶了职。顶职的儿子因为没有文化不能当教师,只好当校工。说起来这个校工还是一个很好学的青年,知道自己的文化底子很薄,也很愿意学习,所以平时就很喜欢用一些比较书面的词汇,说话尽量文绉绉的。尽管这多少有些虚荣心在内,但是我们也不点破,很少就这方面开取笑他。山区学校当炊事员最难办的就是怎么想办法搞到蔬菜解决教工的吃饭问题,那时节条件很差,卖蔬菜要到40公里之外的镇上买。可是他没有任何怨言,很勤苦地来往跑。那时候蔬菜少,当家的品种基本上就是土豆,俗称洋芋。大约这位老兄觉得叫洋芋有些低俗没有文化,叫土豆又很不习惯,老是琢磨着要换一个叫法。有一次他听到一位老师在上课时称这个东西为马铃薯就觉着这是一个很好的叫法,就想跟着学,可是大约他又没有听清楚或者没有记住“马铃薯”这个词,就隐隐约约凭印象把它成为“马蹄铃”。一开始我们没有弄清楚他的“马蹄铃”指什么,后来终于弄明白他把“马铃薯”叫成了“马蹄铃”,都哄堂大笑。当然,嗤笑挖苦人很不文明,也很不友好,何况这个校工没有文化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完全是他自己的问题,因此我们很有些同情他,不久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情了。朱军和这个校工的情况有些类似。自己文化底子不够,又想装着有文化,想说点文言的深奥一点的词汇,可是没有弄明白词汇的意思就慌忙张嘴说出去了,于是就闹了笑话。

 

说得有点跑题了,还是说回到底谁在力挺朱军的话题吧。我在想,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力挺朱军呢?

 

那些朱军的死党,粉丝们肯定是力挺的主力军。为偶像的错误辩解,为尊者讳,偶像错了也是正确的,或者偶像压根就不可能有错误,所以与那些没有多少理智的粉丝们来讨论这个问题纯粹有点多余。网络上看到过一条留言,那个称朱军为“朱军哥哥”的小MM差点就要哭出声来了,说你们干吗一定要盯住“朱军哥哥”不放啊?我就是认为“朱军哥哥”是最好的。你说与这样痴情的粉丝讨论一些语言修辞的学术问题是不是很不合时宜?由此我倒是在想,朱军即使是为这些热爱自己的拥趸者着想,也应该减少那些硬伤口误,省得他们死乞白咧地为维护朱军的错误而争辩。要知道要把一个错的说成对的,把黑的说成白的也不容易。

 

还有一些糊涂的人也在力挺朱军。他们认为这是小事情,犯不着大张旗鼓地批评,他们反对小题大作,把它提到什么文化贫瘠知识缺乏的高度。这些人虽然不是朱军的粉丝,但是心地善良,喜欢息事宁人,喜欢得理让人。应该说这些人还是很有涵养的,他们的本意也是好的。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有人在维护朱军的错误,我们就是冲着对待错误的错误态度而去的,而且我们的态度也是就事论事,与人为善的。也许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错了就错了,只要下次改正也就行了,实在不愿意改,错到底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对一个拥有几亿观众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他的口误影响可就大了,后果也不能说不严重。

 

当然,还有一些是在语文的学术问题上有不同看法的,他们认为家父就相当于“您的家父”,在古汉语,现代汉语里都可以这样称呼。因此朱军这样说并没有错。对这样的观点,我无话可说,也不想讨论。只好让这些人继续地保留己见了。

 

由一声“家父”的称谓引发口水仗,至少说明主持人这个行业很受人关注,朱军影响力很大。其实,那些力挺朱军的人应该想明白,纠正了口误,只会对朱军的高大形象有好处,有错必纠,从善如流,善莫大焉。所谓进步,就是在改正了一个个错误的基础上实现的,不能改正错误其实也就阻碍了进步,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地球人都知道,就是那些力挺朱军的人不知道,他们被爱遮住了眼睛,搅乱了思维,力挺朱军的人看起来是在维护朱军的形象,其实是在损害乃至祸害朱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