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皖南撷英之六:西递宏村与《小城雨巷》

(2007-04-16 16:56:39)
分类: 旅游

确定到皖南西递宏村自驾游,除了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早已蜚声海外,仰慕已久之外,今年央视春晚那个隽永美丽的舞蹈《小城雨巷》起着很大的催化作用:那个舞蹈真的把人给迷住了。随便什么时候,只要我一闭眼,都会在脑海中浮现这样美轮美奂的场景:丁香花一般的姑娘们服装是淡雅柔美的丝质旗袍,舞台背景是漂移的粉墙黛瓦、青石小桥,音乐是委婉抒情的小提琴,烟雨蒙蒙,伞花朵朵,整个节目轻柔、雅致、温润、清纯。

 

可以说我是带着这样的情结来寻访我心中的雨巷,寻访戴望舒笔下的丁香花姑娘的。可惜我们没有能如愿以偿,那有些忧郁,有些迷茫的丁香花,那泛旧的油纸伞,还有寂寥的巷陌都已经杳然如鹤,代之以熙攘的游人,兴奋吆喝叫卖的店家,琳琅满目的商品。这多少有些让人伤感,却不遗憾,因为我一直以为,戴望舒《雨巷》中的情景更适合存在于意念中,要是在现实中我们能够寻访到这样类似的地界,寻访到类似的丁香花的话,我们一定会失望的。相见不如怀念,让我们始终怀着那种追想多好。

 

不过,在皖南,我们还是被触动了两次。

 

一次是在离开了西递来到黟县县城时,我们看到了这个小县城的城雕,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看,那就是雨巷,那就是《小城雨巷》中的意象。

 

城雕很简单,很朴素,也有些新,寥寥写意的几个景片展现了徽派建筑全部精华: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统称三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即天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也不知道它建于什么时候,是在今年春晚《小城雨巷》之前还是之后,也不知道它启发了春晚还是春晚启发了它,总之,我在望见它的第一眼开始,就认定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姻缘。

 

诚然,《小城雨巷》中艳丽婀娜的江南女子风摆杨柳般的舞步为我们展现了青春闪动顾盼多情的画面,但是,如果仅有这些让人无比遐想的美丽,我们又会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眺望,寻找那青春活力浪漫情怀之所以灵动的源泉。是背景中不断变换的小巷景致,游动的黛瓦粉壁马头墙让这样飘动甚至有些轻浮的影像重新找到了落地的支点,因而整个舞蹈又仿佛找回了灵魂。我在这一座城雕面前,我又一次找到了舞蹈深刻主题的内涵,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另一次在宏村。说来也是天意。第一天我们在西递时,天气闷热,有些凝重,这让西递的景色减色了不少,本来,看风景是需要好的心情的。第二天,我们来到宏村的时候,起风变天了,当我们一踏上宏村的土地,天空中就飘起了雨点,尽管不大,已经足够湿润我们的心情。在村口南湖边,在月沼旁,到处可见披着雨衣,打着花伞的游人,望着天空出神的村民,还有在雨中写生的学生们。这一刻,我的眼前叠化出《小城雨巷》中舞蹈的窈窕淑女,直到这一刻,我确信,《小城雨巷》的编导们一定是在这里得到的灵感,抑或戴望舒们也一定是在这里望见了丁香花。

我知道这样的情怀很小资,很有些脱俗浪漫,但也很虚无缥缈,因此我决定只让这些东西占据我情感的一个角落,或者说只让它存于理念,存于思想,抑或只能偶尔闪现。

 

因为我以为只有这样,从西递宏村和《小城雨巷》撷来的情愫才能永恒不变,才会生生不息。

 

附照

皖南撷英之六:西递宏村与《小城雨巷》

黟县城雕。据查:这座城雕名为“印象徽州”。2007年新年落成,由东南大学建筑专家设计,它充分考虑徽州历史文化积淀和黟县徽派民居特色,虚实结合,巧妙地从黟县徽派民居中抽取6片山墙予以组合叠加,色彩处理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符合徽派建筑水墨山水之韵味。转盘基座采用圆形层叠,既寓意黟县古城圆形城墙,又富含团结向上,跨越发展的时代特征。

皖南撷英之六:西递宏村与《小城雨巷》

月沼,据说这个角度看过去是上了中国邮票的画面。

 

皖南撷英之六:西递宏村与《小城雨巷》

沾着月沼的水写生作画,也是很有情调的。

 

皖南撷英之六:西递宏村与《小城雨巷》

这样的情景也很常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