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察 |
前天,昆明动物园内发生一起惨剧,一名6岁女童在与老虎合影时,因为闪光灯惊扰了老虎,致使那只两米多长的老虎兽性大发,突然将爪子按在女童头上,随后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咬住女童的脑袋,5名驯兽员见状,拿着木棍、板凳不停向老虎砸去,直到板凳都砸烂了,老虎才松开嘴巴。此时,女童的小脑袋被老虎咬在嘴里整整一分钟,因为头颅开放性损伤,血流过多,被送到医院后抢救不治死亡。
这真正是一场人间悲剧。热热闹闹的新春佳节,欢欢喜喜的拍照留念,一分钟内成葬身虎口,痛失爱女的惨剧,谁又能事先想到这样的变故,谁又该对此负责呢?
女童已经飞升天国,愿她灵魂安息,不说也罢,她的监护人此时肯定也是追悔莫及。要知道这可是主办方明示而且是收费的项目,表演场的大门上挂着邀请游客和老虎拍照的提示牌,写着“老虎照相,一分钟快照,每张15元,自带相机,每张5元”。那些提示中没有任何这项活动有一定危险,顾客自己还得权衡决定的内容,也就是说主办方在告诉大家,这是非常安全的事情,欢迎来玩耍。你说,在这样的情形下,谁还会去考虑有没有危险,会不会有什么悲剧在等着呢?
主办方也有一些委屈,这老虎向来非常配合从来没有出过差池,眼见得依靠这只老虎招徕人气,能够在节目里卖命大捞一票,这倒好,一切都成泡影,非但不能赚钱,而且照这个架势,不赔个倾家荡产已经算是不错了。真是成也老虎败也老虎,该着是破财的命。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细节,就是那个照相机的闪光灯,据说就是那一闪,惊了虎爷,大发虎威,这就告诉我们,平日里温顺得像只病猫的老虎骨子里残存野性兽性,一旦时机相宜,或者有什么因素触发,它依然会干出只有野兽才会干的事情,我们切不可被平日里温顺的假象所迷惑。这个细节也让我联想起另一个故事,那就是一个马戏团驯虎女郎平日里表演将自己的脑袋伸进虎口的惊险动作,人虎一向配合默契表演从来没有失误。不过那一日因为这位驯虎女郎的一根头发没有梳理好,在将自己的脑袋伸进虎口时,正是这根飘散着的青丝让虎大王感到喉咙发痒,继而打了一个喷嚏,生生地将这个驯虎女郎的头给咬了下来。不能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但是从细节影响大局的角度来说,这也算是一个绝妙的例子。
透过昆明动物园发生的悲剧,我们其实可以想得很深远一些,这里其实有一个人类与动物、与自然如何相处共生共荣的问题。我们在金庸大侠的武侠小说中,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人与哪怕是最凶猛的动物之间和谐相处心灵感应的场景,我们相信,这不仅仅是文学影视作品中虚构想象的景象。自然界存在着规律,我们找到这个规律,顺应这个规律,就能达到和谐,达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世界上一些非常著名的动物学家就通过训练和长期探索在实践中验证了这一点。像举世闻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灵长类专家珍妮·古道尔通过38年野外考察生涯,对黑猩猩作出深入细致的研究,被称为“黑猩猩的代言人”。珍妮·古道尔说:“每种生命,无论是人还是其它,均同样重要,都各自扮演着一个角色,都是独具特色、卓尔不群的。”问题这是一门高深精妙的学问,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而对一般人来说,只能望其项背,很难做到。
如今的少年儿童怕是很少没有与动物合影的经历,我儿子也一样。那时儿子大约十岁左右,虽然他不太喜欢那些可爱的动物,但是我们还是带着他上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其实仔细想想,大约是我们自己想玩动物园—我们小时候没有更多的机会看各种珍奇的动物,借着带儿子看只不过是借口。来到国宝大熊猫馆时,恰巧这里有一个和大熊猫合影的项目,每次收费10元。儿子对这个活动显然有些勉强,加上有些胆小,就有些磨磨蹭蹭,表情也有些僵硬。不过好歹留了一个纪念。拍照时,我们的确仔细问过管理员有没有危险,这个看似憨态可掬的家伙会不会咬人,管理员很肯定地告诉我们,绝对没有关系,大熊猫性格极其温顺,平时都是吃箭竹,从来不会袭击人。事实上经过后来的查证,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大熊猫是食肉目动物,在长期的进化中发展成为杂食性动物,既吃素有时也吃荤。年轻体壮的大熊猫有时仍然会暴露出食肉祖先的凶猛,貌似温顺的大熊猫一旦被激怒,也有伤人事件发生。我就在想,要是儿子靠近大熊猫拍照片时,这家伙突然来个什么灵感,顺手举起那个熊掌照着儿子头上来一下,要是我们补救不及,没准儿子还真的要吃点苦头呢,想想就有些后怕。
那个咬死了女童的老虎已经被关了起来,据说已经决定永远不再让它出来表演了,也就是说这是它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祸害人类了,那么,这是这只老虎该死吗?害死了人当然该死,但是它本来就是一个食肉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凶猛,咬人吃人是它的本性,顺性所为。联想到多哈亚运会上韩国骑手被自己座骑压死的事情,有人就提议要对那匹该死的马处以安乐死,后来这事因为有人反对只好作罢。我想,不处死也是对的,毕竟人是有智慧有思想的,再怎么着也是人类自己的失察失策,人类应该深刻反省自己、纠正自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