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情战争

(2007-01-13 14:35:39)
分类: 观察

悲情战争

 

昨天晚上,准确地说是今天凌晨100,我看了一部美国电影《拯救女兵林奇》。这是根据2003年美伊战争中轰动一时的真实事件拍摄的电影,非常惊险刺激,扣人心弦。

 

2003326日,世界各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样一条引人瞩目的消息:美伊战争进入第七天,双方死伤人数不断增加。这一天美英联军在纳西里耶附近遭遇伊拉克军队伏击,一个机修连的12人小组就此失去联系,其中还包括了一名19岁的美国女兵杰西卡·林奇。漂亮的金发姑娘杰西卡·林奇来自西弗吉尼亚巴里斯汀乡下,去年刚入伍。由于林奇的家乡失业率高达15%,中学毕业后她无法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同很多穷孩子一样,林奇认为参军可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学到好多东西,而对战争意味着什么她没考虑那么多。就是抱着这样的简单想法来到前线,不想遭此艰险。当时很多评论人士认为,林奇可能已经罹难,成为这场战争中第一个丧命的女大兵。

林奇失踪的消息牵动了家乡父老乡亲的心,林奇的父母总是守在电视机前,盼望着女儿能够奇迹般生还。这事在五角大楼甚至白宫都引起震动,因为要是不能营救出林奇和她的战友,军方和政府将面临更大的来自国会和社会舆论的多重压力。最后,美军最高司令部作出决定展开营救行动。当地时间41日晚上,在纳西里耶市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发起了新一轮攻势。陆战队的坦克和装甲车冲着市内的一些目标猛烈开火,甚至夺下幼发拉底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其实,美军进攻是假,拯救战俘是真。美国的强大攻势果真吸引了纳西里耶市内的伊军,纳西里耶遂成空城。午夜时分,美国海军最精锐的“海豹”突击队悄悄出动。他们依靠线人的情报,乘直升机直扑萨达姆医院,顺利地找到了林奇,并将其送往科威特。整个营救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看完影片,第一感觉就是美军的宣传攻势和军事行动一样猛烈。据说当时海豹突击队还派出了专门的摄影师参加行动,全程录像,可见美军非常重视舆论工作。这也是美军所处的尴尬地位所决定的。伊战开始前,美国国内和国际舆论对美军出兵的名分颇多质疑,双方交战后,随着伤亡人数增加,国内外谴责的声音逐渐加剧,特别是林奇这样的美丽女兵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军为了挽回影响,成功营救行动成为唯一的选择。事实上,从林奇被成功营救之后,所有关心林奇命运的人都为之兴奋,连美国总统布什也大加赞扬,政府和五角大楼底气十足地面对公众:我们关心每一个士兵的生命。可以说,林奇事件在舆论方面也为美军赚了分。

 

电影《拯救女兵林奇》基本采用了纪实的风格。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很有典型意义。一个叫穆罕默德的伊拉克律师,看见林奇被捕受虐,顿生恻隐同情之心。于是就主动跑到美军营地通风报信。当他回来后,他的夫人质问他为什么帮助美军,他说他怜悯那个女兵,是那个女兵使他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事实上,这个情节是虚构的,真实的情况是美军利用了线人的情报。但是,影片这样的描写很明显是在宣扬美军进攻伊拉克的正义性,在宣传伊拉克人民暗地里对美军的支持,反衬了萨达姆统治的暴戾恣睢和不得人心。影片的另外一些情节:比如穆罕默德去美军基地送信时,当地的复兴党以男主人深夜出门不归违反宵禁规定为由,要抓走他的夫人和女儿,幸亏邻居作保才没有被带走。穆罕默德凌晨回来后,和其他一些人一起被复兴党人扣留,复兴党人竟然毫无人性地滥杀无辜等等也都有着很强的政治目的,多少有些人为编造的痕迹。这也难怪后来很多人质疑整个林奇事件的可信度。有人提出了许多疑点:比如为什么伊军没有公布林奇的录像,而同时被捕的其他美军却都有录像?美国BBCCNNFOX等电视台都发布消息说林奇被营救时曾经遭到枪击,而林奇本人和她的父母亲则予以否认。另外营救中最后攻击医院过程也有几个不同的版本等等。所以有人根据诸多疑点认定林奇根本没有被捕,美军也没有出动营救部队。这个事件完全是美军为了混淆视听,迷惑公众而刻意杜撰。

 

我在看这部电影时,在一些情节比较舒缓的间隙,会不时想到刚刚被绞死的萨达姆,我感慨系之:战争真的很残酷,很悲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