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别跪着采访,太累。

(2006-12-06 11:55:49)
分类: 电视

记者别跪着采访,太累。

 

报载:一位24岁的年轻记者,面对一位被救助者的下跪感谢,做出了同样的下跪动作,在10余分钟的互跪时间里,这位记者完成了当天的采访。

 

事情的经过当然是非常感人的。1113日,梁进柱住进了郑州一家医院,经过诊断,梁进柱患的是骨癌,还是晚期。妻子史红霞已经怀孕8个月了,能否在临去之前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了梁进柱最大的心愿。但是经济上的窘迫,已经无力维持梁进柱的治疗费用。最后,竟然想到了要卖孩子。梁进柱的事情经过媒体的披露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郑州市一家医院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愿意免费为其治疗。1130日上午,记者段君伟、何永刚来到医院采访,当他们将礼品和100元钱塞给梁进柱时,史红霞、梁进柱的哥哥梁进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他们突然跪在了地板上,以这种中国人最高的礼节向两位记者表示感谢。看到有8个月身孕的史红霞,56岁的梁进朝给自己跪下了,段君伟慌忙去拉,但是任凭他们如何相劝,两人就是不愿意起来。看到两个人如此执著,何永刚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也跪了下去。三个人相互跪着10余分钟,就这样,记者何永刚跪着完成了一次特殊的采访。

 

这个事情经过网络传播后引起热议。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记者何永刚举动的得失利弊。

 

有人以为这事不正常,下跪采访说明记者这个记者不成熟,网友“距离”说:“这位记者看起来还年轻,因此,我有理由相信该记者在采访对象面前可能有点张皇失措。下跪,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尊重。但如果是一个成熟的记者,我觉得更多的时候需要保持清醒,要预见到事件的终极结果。如果总是‘一不小心’让自己成了主角,是否也是对事件本身的不尊重呢?”网友“lanya”也说:我不认为下跪就值得提倡,这样很不正常。认为这样的下跪没有合适的理由可以张扬。

 

另一方网友的观点也很鲜明:这是记者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应该褒奖。网友“蓟运河”说:这一跪,记者成了普通人。被采访对象跪着,记者也跪着是一种良好职业道德的表现,应该得到鼓励,我相信,记者的这一跪,报纸的声誉上去了,记者的人格得到完美的体现。网友“lili753”也说:这一跪,唤来了太多真情。这个年代金钱与利益的味道有点浓,真情与责任在淡化,而今能有这样的记者,不正是大家做出了最好的榜样!跪下自己的尊膝换来百姓的真情的感动又有什么不可以?网友“韩中玉”认为:这一跪,姿态低了,品格高了。

 

中国人的心肠好,心肠也软,看到好心人给自己救助,无以为报,就以下跪的隆重礼仪表示感谢,这实在是一种令人心酸的感恩之举。看到孕妇和老人给自己下跪,记者何永刚认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记者,报道这件事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只是做了一件非常普通的采访,岂敢受此大礼?我只想通过陪跪来寻找一种平等”。双方的想法好像都很感性,都很诚挚,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好品德,诸如知恩图报等,无怪乎网友们竞相发表高见。在当时那么一个气氛中,下跪双方都很有些冲动,即便是旁观者也会动容。

不过事后想想,特别是记者何永刚的举动是颇值得玩味的。

 

说到底,下跪是一种仪式,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内涵。被救助者下跪似乎情到深处,自然而为,较为常见,也没有什么更多的话说。而记者来说,起码这几个问题有些说头:这一跪,能否赢来平等?这一跪,是否也失去了什么?除了这一跪,是否有更好的表示平等的举动?

 

首先,能不能跪来平等。表面上看来,记者下跪采访,好像降低了身段姿态,与被采访者处在了平等的位置,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平等是与不平等相比较而来的,也就是说,在记者没有下跪之前,他和被采访者是不是处在不平等位置呢,很显然,就这次采访而言,记者和被采访者并没有不平等,换句话说,记者即使不下跪,他和采访对象之间也是平等的。记者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新闻采访,做到客观公正,只要做好这一切,他和任何人采访对象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如果记者在一点上问心无愧,那么他完全没有必要以一种下跪的方式求得平等。反之,要是记者的采访有失公允,新闻虚假,那么,即使他下跪一整天,甚至躺着采访,甚至做出更感人的举动来,也不能赢得平等。

 

因此,我们大约可以说,以普通人的要求来看,记者何永刚的举动算是一个非常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的讲究礼仪之举,但是,他同时也混淆了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的区别,或者可以这样说,要是没有采访,仅仅是对对方下跪的回礼,就像是对方举手敬礼,你也敬个礼一样,你跪下来倒更容易让人理解。

 

其次,这一跪,是不是也意味着失去点什么。记者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是很容易混淆的。一个好的记者,应该非常清醒自己的职业身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是第三只眼,是为更多大众服务的中间人士。他尽管不划桨,不把舵,不刮甲板,也不烧饭做菜,只要他当好了登上桅杆探视远方航情瞭望者的角色,他依然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航海者。何永刚跪着采访,腿脚麻木,手中不方便记录,加之泪眼模糊,还能保持职业眼光的敏锐吗?我们假设对方是一个非常善于表演,非常有心计的骗子对不起,这样假设很残酷很冷漠,只是我的职业要求我有这样的质疑那么,你跪着采访还能保证不上当并加以揭露吗?

 

我们要求我们的记者能够保持客观冷静的职业头脑,就是防止可能出现的骗局,能够洞悉各种复杂纷繁的世事,能够为更大多数的人还原事情的真实状况。关于这一点,很遗憾,我们看到的是很多的将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混淆的情况。他们让受众得到的是经过加工变得面目全非的二手货。

 

不是吗?这方面黄健翔是典型的将媒体的解说台当成是自己客厅的非职业记者。对于黄健翔,鉴于他现在已经离开了央视,要是他从此不再踏入媒体行列,不再走向体育解说的评论席,而变成其他行业的什么著名人士,我们就不再说他了。走就走了吧。少了他更清静。

 

不过,回头看看,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多,小到采访记者言必称对方老师,“您说”“您好”张嘴就来,中到褫夺一方的话语权,偏听偏信,大到炮制虚假新闻,利令智昏。

 

最后,我想说,何永刚是个好记者,他的爱心也好,临场快速处置也好,都值得称道。转正也好,评先进也好,都是应当应份的。只是希望他明白,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光有这些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一个好人的标准。

 

好记者的标准什么呢?好心人,好的职业素养,两者缺一不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